詩聖杜甫

詩是韻文,不過是特殊技巧下的文學作品,所以,詩人也是作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我最崇敬的詩人是杜甫。作爲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以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用詩歌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爲窮苦人民鼓與呼,被尊爲詩聖。在藝術上,精熟於各種詩歌形式,尤善長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詩的功夫在詩外,詩外的功夫就是思想性和情感。杜甫作爲八品的小官,雖算不上社會中間力量,但他以無時無刻不關注那個時代,無時無刻不用自己的筆書寫、記錄、讚揚、諷諫那個時代。

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棄官靠友的杜甫棲居在成都浣花溪一座茅屋裏,一日忽然狂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民不聊生,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唱---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千古名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責任感令人潸然淚下。

此外,還有著名的“三吏三別”,寫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沉重災難。如《石壕吏》:老婦人家的三個兒子都在前線,其中兩位已經陣亡。但縣吏仍來抓丁,最終竟驅趕老婦上戰場。《新婚別》、《兵車行》等等許多詩句,都是當時整個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影射。表達了民不聊生的窘況及對百姓疾苦的同情。

杜甫的詩又有極強的藝術性。在語言上講求煉字煉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反映了處於盛世末期的杜甫,少時的雄心壯志,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實主義。

在風格上,是兼備多種風格的,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格律嚴謹,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是他的創作風格。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