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與空

最近有朋友總是說自己太空了,無聊,想要去考個證書,要去學個啥,讓我們推薦。也有朋友說太忙了,沒有時間休息,更沒有時間娛樂,很累。這兩種狀態都不快樂,互相羨慕着,但煎熬地過着自己的日子。不過大多數人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沒有太空或者太忙的日子,只是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回家帶娃,喫飯睡覺,有羨慕別人的地方,也有讓別人羨慕的地方,慢慢的就走過了人生的大部分時光。

其實進一步想,忙與空並不是問題,而是過程是否充實,是否心有所得,是否忙的樂意,是否空的安閒。如果是重複的工作,一天忙到完,如果是自己覺得沒有意義的工作,不得不做,那就會心生埋怨,覺得浪費了光陰,就想逃走。如果覺得忙的有意義,有成就感,人便會充滿激情,樂在其中。如果空的很自得,不焦慮,能夠安心享受慢生活,空也會是好狀態。所以忙與空並不天然帶着好與不好的標籤,取決於你自己的解讀。

所以如果空就想讓自己忙起來,那其實並不是真正找到原因解決了問題。空的時候有閒的日子爲什麼不舒服,要認真去觀察自己,看看難受的原因,而不是隻是就隨便找些事情過來填補,我覺得那樣反而適得其反。忙的狀態也一樣,忙忙碌碌的日子固然讓人心生猶疑,但是真的辭掉工作給自己放假就好了嗎?其實未必,要看看自己爲什麼不喜歡,找到自己難受的原因,才能做出調整,纔是真正在解決問題,或許從這種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忙碌的生活,減掉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會發現其實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是自己之前努力的方向。人沒有一種狀態是一直完美的,人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時候合適並不代表下一個時刻就是合適。因此總是要有不斷觀察自己,分析自己,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纔行。

我自己最近的工作就有些忙,沒有時間思考,而當有些時間時便不想動腦子,只是想刷刷手機,刷刷劇,做些無腦的休閒,而這樣的日子久了,人也就更加急躁起來,當空下來時,總有點抓耳撓腮般的不自在,就想用無腦節目填滿,停不下來,惡行循環,這是真實的感受。還好有些好習慣,比如聽書,最近聽到阿德勒的書,《自卑與超越》,《被討厭的勇氣》《這樣和世界相處》好多本,聽着聽着就好像回過神來了,於是總算是從那眼看着的惡性循環中停下來,聽了這些書,除了和武志紅老師的一些觀點進行了對比之後,腦子裏就又想起了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這個概念。阿德勒更傾向人的意義最終是爲社會做貢獻,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是細細思考起來,的確人還是需要精神的,需要更加遠大的一些的超出自己日常的追求,即便一時做不到,想想也會覺得心生力量,覺得內心深處的力量會被激發。

所以不管是忙還是空,先不要急着逃離,抽離出來認真看看自己,理性的思考,如何調整。但都記得要去尋找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讓那精神一直指引着你,就如那夜空中的北極星,擡頭便能讓你找到方向,那樣空還是忙就顯得不那麼重要,忙的日子也會記得給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是時間,空的時候也會尋找到樂趣,然後堅定的往前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