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表達憤怒

117/365《非暴力溝通》

只要人們認爲自己受到了指責,他們就很難體會到別人的痛苦。

指責別人是很容易的。

人們常常覺得自己受到了指責,有時他們自己也同意,並開始恨自己——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會改變自己的行爲。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就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

練習把每一個指責都轉化爲尚未滿足的需要。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生氣的時候也能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建議你做以下的練習我們生氣是因爲我們的想法——我們認爲人們“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我們還給人貼上各種標籤,並說長論短請留意我們頭腦中“我不喜歡抽菸的人……”之類的想法。

然後,問自己:“我不喜歡他們……,是因爲我什麼樣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尚未得到滿足的需要,而不是考慮他人有什麼過錯。

實際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在不順心時,許多人已經習慣於批評和指責他人。

在剛開始運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可以把節奏放慢些,在說話前先想一想,有時,我們甚至停下來,什麼也不說。

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

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於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2)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3)體會自己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在第3步和第4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

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後,他們也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運用強制力是出於防衛的目的而不是爲了懲罰對方在使用防衛性的強制力時,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評價對方及其行爲非暴力溝通認爲,如果一個人做的事情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那是因爲他不夠成熟。

非暴力溝通認爲,如果一個人做的事情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那是因爲他不夠成熟。爲此,他需要得到幫助。

如果我們不夠成熟,我們可能會有以下的表現:

(1)我們意識不到自己行爲的後果;

(2)我們認識不到,我們並不需要通過懲罰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3)我們相信,我們有“權利”去懲罰或傷害他人,因爲他們是罪有應得;

(4)我們產生了幻覺,例如,聽到“某種聲音”叫我們去殺人。

使用防衛性的強制力,是爲了保護自己或他人,而不是爲了懲罰、羞辱或譴責他人。

我們認爲某些人是邪惡的,爲了讓他們悔改,必須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此時,我們希望痛苦能讓他們:

(1)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2)感到懊悔;

(3)改變行爲。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懲罰往往加強了對方的敵意和牴觸心理,使雙方的關係更加疏遠。

體罰是常見的懲罰方式

對體罰的恐懼會讓孩子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首先,無數的例子表明了,有的時候孩子拒絕做一件對他們有益的事情,只是因爲他們不想在父母的壓力面前屈服。

即使體罰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並不意味着,其他方法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體罰孩子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如果我們把暴力作爲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孩子可能會去做我們要求的事,但這樣做難道不是在鼓勵孩子用暴力來解決衝突嗎?指責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見的懲罰方式。

另外一種懲罰方式是不給孩子某種好處例如不給零花錢。


在這種情形中,變得冷漠是一種強有力的威脅。

當我們爲了迴避懲罰去做事情時,我們可能會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而陷於對失敗的憂慮。如果員工的表現只是在服從管理層的命令,士氣就會受到影響;或遲或早,工作效率就會降低。

有兩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懲罰的侷限性。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我不喜歡他現在的行爲,那我希望他怎麼做?

第二個問題,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懲罰的侷限性:我希望他基於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看重每個人選擇生活的自由。

與此同時,非暴力溝通還強調,我們彼此相互依存,我們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息息相關。

在有些情形中,我們沒有機會和他人交流,這時,我們也許需要使用強制力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我們這樣做,是爲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爲了懲罰他人。

如果我們威脅他人或實施懲罰,人們常常會產生敵意和牴觸心理。

這樣,彼此的關係將會疏遠。

同時,懲罰還可能使人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從的後果上。

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懲罰來使人們認識自己的需要,那麼,我們很可能適得其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