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明天桂林美術館開幕

爲貫徹落實“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的總體要求,把“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爲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以人民得實惠、黨員幹部受教育、黨羣關係新發展、開局起步聚力量爲主要目標。

2021年5月28日起,桂林畫院美術館(象山區龍船坪路173號)將首次推出夜間開放。開放時間:9:00-21:00,每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歡迎市民朋友前來參觀。

桂林畫院

2021 / 05 / 25

NO.1 ̄

Message  展訊

展覽名稱 / EXHIBITION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系列展覽

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

學術主持 / Academic host

呂品田

出品人 / Producer

祁長龍

策展人 / Curator

呂品田

執行策展 / Executive curation

任   蓉

組委會組長 / Organizing Committee Leader

龍建中

副組長 / Deputy head

羅   敏  唐安傑

統籌組委會成員

Members of the Coordinating Committee

李文博  劉紅芬  周    昌  任一凡  李小強

參展藝術家(按年齡排序)

李寶林  姜寶林  蕭   平  徐義生  郭石夫  龍   瑞

霍春陽  陳永鏘  方楚雄  黃格勝  馮   遠  許欽松

孔   紫  苗再新  方楚喬  田黎明  萬   鼎  曾來德

馬海方  張志民  白雲鄉  樂震文  張   弛  楊曉陽

周尊聖  梁時民  呂品田  白曉軍  劉   建  喻   慧

盧禹舜  南海巖  王世利  李九紅  許敦平         

指導單位 / GUIDANCE UNIT

中國畫學會

中國國家畫院

主辦單位 / SPONSORED BY

中共桂林市委宣傳部

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今日中國雜誌社

廣西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 / ORGANIZED BY

北京絲路博雅書畫院

桂林畫院

協辦單位 / CO-ORGANIZER BY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

江西省美術家協會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

安徽省書畫院

中國女畫家協會

北京石齊藝術基金會

開幕時間 / OPENING

2021年5月30日上午10 : 00

展覽地點 / VENUE

桂林美術館(桂林市象山區龍船坪路173號)

展覽時間 / DURATION

2021年5月28日——2021年6月8日

開放時間 / OPENING HOURS

9 : 00 - 21 : 00

每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媒體支持 / MEDIA SUPPORT

CCTV新聞頻道 中央教育頻道 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 中國網 新華網 人民網  中觀衆網 網易 搜狐 騰訊 愛奇藝 優酷 雅昌藝術網 今日頭條 收藏天下 藝線在線 中國美術報 百度百科 新浪收藏 現代快報 中國書畫報 人民畫報 中國報道 今日中國 桂林電視臺《新聞》 桂林電視臺《身邊》 桂林日報  桂林晚報

NO.2 ̄

Preface  前言

與中華文明一同推進的國畫印記了文明開化的漫漫履跡,承載着文化演繹的悠悠智慧。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畫體貼中華民族的感覺模式和文化認識,逐漸形成有關藝術本體的基本思想、原則、規範和方法,以及有關藝術載體的基本題材、語彙、樣式和媒材,出落爲特徵鮮明、品格高雅的民族文化表現形式,並在延續文脈傳統、凝聚民族精神、昭示社會意識、培養文化人格、寄託生活情懷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理論形態到實踐形態, 國畫歷史地形成與中華文化精神高度對應且持續不斷的內在聯繫。這種聯繫成爲表現於國畫演進過程並影響其發展趨向的基本規律或法則。對“同源”“同體”“同法”之書畫特性的認識,對“成教化,助人倫”之丹青事功的重視,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藝術滋養的強調,對“六法”“六要”“六長”之繪畫原則的闡揚,對“傳神”“寫生”“三遠”之審美視角的主張,對“三品”“四格”“五等”之品評標準的樹立;以及對用筆“三病”“四勢”“五忌”的總結,對墨色“清”“潤”“沉”“和”的講求,對運筆施墨之“性”“趣”“勢”“氣”的提示……都顯示了歷代先賢對國畫規律的深刻認識和自覺遵循。

在中華文化價值體系中,國畫的規律性及其藝術特徵與社會人格理想有着無法割裂的關係。從根本上說,國畫是社會教化的一種高級實踐形態,是陶養君子人格、表現君子風範的文化手段。如荊浩所言“名賢縱樂琴書圖畫,代去雜欲”,國畫可謂君子存養克治、正心誠意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爲修養人格的踐行之道,國畫在畫理、畫法、畫跡方面的種種講究,皆關係着中華文化所推崇的人格理想以及相應的素養要求。憑藉繪畫方式,古人在抒情寫意、暢神寄懷的審美自由中陶養、表現和揚厲“止於至善”的君子風貌,也成就了今人依然讚歎不已的卓越藝術品格。古典品評之所以始終強調人品與畫品的統一,以至於每以人品論畫品、每由人格評畫格,其底蘊就在於維護和強化國畫陶養人格、化育心性的社會功能。中國人也因此更加看重作爲生活實踐的繪畫。

千百年來,國畫不斷演進,然其畫理、畫法、畫跡卻萬變不離其宗,始終呈現理路脈絡的連續性和價值訴求的統一性。這是文心自覺的體現。總體來看,國畫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持續地進行着以法式爲主的繪畫語彙的建構,觀照世界的着眼點逐漸由“外觀”趨重“內視”,價值取向也逐漸由“存形”轉向“表意”,以至日益強調畫者對“山水”“花鳥”等文化空間的認識和感受,日益突出畫者體認世界的意趣意向以及社會個性。就繪畫形態而言,涉及藝術認識和作風的這種縱深化發展,是通過繪畫語言的純化,也即通過程式化的形色關係把握和基本語彙組合實現的。國畫的程式化過程,具體表現爲關於“形”與“色”的認識不斷轉化爲畫法上相對穩定的“筆”與“墨”,並終究以“筆”與“墨”的交融,形成相對穩定的筆墨程式。筆墨作爲中華文化的藝術語言體系,它不斷純化的演進脈絡在國畫各科的發展歷史中有着完整、清晰的展示,其文化特徵和審美價值也在國畫的本體構成方面得到相對集中、純粹的體現。

現代化過程中,國畫的社會環境有所變化。有關國畫的認識和實踐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由此出現許多現代性問題,即如詬病筆墨語彙,以之爲“束縛”或“僵化”。

由筆墨“束縛論”或“僵化論”所鼓盪的疏離文脈、反叛傳統的“創新”或“突破”,對國畫的衝擊尤爲明顯和強烈,其破壞力緣拋棄筆墨而涉及國畫的本質方面。對藝術和審美的個人主義的理解,把基於社會共識的筆墨程式視爲禁錮,把個性化追求看作不顧社會規則、藝術規律和自身特點的“自我表現”。在“束縛論”或“僵化論”影響下,當代創作往往把一些反規範的“塗鴉”或機巧的“雜耍”當作藝術創新或語言突破,以“視覺化”“材料化”追求顛覆中華繪畫語彙和法度。一些自以爲是的“創新”或“突破”,背離了有筆有墨、筆精墨妙、筆墨交融等一系列關係國畫價值意義的講究,削弱了國畫的文化特性及社會功利。爲此,當代創作有必要“端正筆墨”。

一則是端正筆墨認識。筆墨是包含材料、手段、技巧和法度在內的畫法,但又不僅僅是畫法。它還是反映中華民族感覺模式和文化認識的體系化的藝術語言和文化中國人的一種言說方式,其中凝結着中華民族在悠久歷史中形成的社會共識,並在不斷演進、完善的程式化過程中構成社會交往和個性表達的公共語彙。在自然、人和社會的互動關係中,筆墨程式體現了中國人對這種關係的規律性的把握,並以相對穩定的法度形式承傳着作爲文化成果的規律性認識。因此,介入筆墨程式的繪畫活動不僅關聯着個體人格,還關聯着文化共識、社會準則和審美習慣。通過遵循筆墨程式的審美實踐,個人與社會、過去與未來、現實與理想、自由與限制、創造與守成諸因素呈現辨證的聯繫。

再則是端正筆墨作風。筆墨是畫家走向文化自覺,進入中華審美殿堂,深度體貼國畫文心的必由之路。把握筆墨意味着艱苦的技藝磨練,意味着虔誠的問學修習。從遵循規範到超越法度的筆墨把握過程,是由苦而樂、由野而文、由躁而靜的文化人格實現過程,不可假“創新”之名迴避筆墨所承載的社會化制約。

呂品田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曾任《美術觀察》主編等職

2020年於北京

NO.3 ̄

Selected works  作品選登

李寶林 《金田煙雲圖》

姜寶林  《無題》

蕭平  《南京初冬的第一場雪》

(請橫屏觀看)

徐義生  《潼關》

郭石夫  《晚香催翰墨秋興引風騷》

龍瑞  《前山後嶺通靈氣》

霍春陽  《青藤紫雪點春風》

陳永鏘  《晨曦》

方楚雄  《竹影小狗》

黃格勝  《家園一隅》

馮遠  《詩仙李白》

(請橫屏觀看)

許欽松  《無題》

孔紫  《陽光下》

(請橫屏觀看)

苗再新  《阿里祕境》

方楚喬  《雪嶺幽澗》

田黎明  《覜望莫高窟》

萬鼎  《秦嶺牛背梁》

曾來德  《山水四季圖之隴南記遊系列》

馬海方  《舊京天橋茶館圖》

張志民  《登高必自》

白雲鄉  《山高水長》

樂震文  《雲峯苔壁繞溪斜》

張弛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楊曉陽  《隴南舊憶》

周尊聖  《窯洞雖小家卻在》

梁時民  《寒露勁雪》

呂品田  《家山》

(請橫屏觀看)

白曉軍  《灕江春雨圖》

劉建  《鄉愁》

喻慧  《回望》

盧禹舜  《天地大美》

南海巖  《吉祥頌》

王世利  《黃河賦》

李九紅  《潑墨山水之一》

許敦平  《花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