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5)兵荒馬亂,不對稱的婚姻,下嫁長工的兒子

1947年9月,敵人對膠東進行大規模的進攻,解放區一片白色恐怖,當地人稱之敵人進攻。電影南征北戰說的就是當年的膠東。

9月份地裏的莊稼大部分還沒有收割,每日天上敵機在頭頂盤旋,有時還往村裏扔炸彈。當年3月複查時被整治後外逃的富農和地主組成還鄉團,瘋狂的反攻倒算。人們不敢待在家裏,都躲到山上了。母親說藏在高粱杆垛內,從空隙裏能看着飛機飛的低低的,都能看到飛機上面的字。

本該拿槍直面敵人的我母親,此時也成了逃難者,灰頭土臉的躲在山上。我從來沒聽她說過當時的心情,但我覺得她與其他姐妹兒的內心肯定是不一樣的。

那一年我母親20歲。這在當地農村裏算大齡青年了,當地話叫老閨女。

仗打到什麼時候是頭?誰也不知道。相距數十里的萊陽城失守,平度被佔,十里外的河崖村也成了敵人的地盤。大批蝗蟲一樣的敵人來勢洶洶,我軍損失慘重,有一個主力團,一場戰疫下來,部隊縮編成6個連,補充兵源也相當困難。據說當時都要撇下膠東的九縱和十三縱轉移戰場了,未被中央軍委允許。

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姥姥很着急我母親的終身大事,與我姥爺商量後,把我母親許給了曾經家裏的長工一一我爺爺的大兒子,就是我父親。我父親也來姥姥家打過短工,我姥姥覺得這家人除了窮,人還可以。

  我父親在這兒打短工的時候,我母親都沒注意到他。鄉下稱扛活的爲“僱人”。姥姥家的僱人住在南院,也喫在南院,鄉下的規矩是僱人喫完飯出去幹活了,女人們才能喫飯。再說一個僱主家裏的大姑娘也不會想到與僱人有掛拉呀,沒注意也是很正常的。

我爺爺那邊兒當然滿心歡喜,我姥爺的爲人和家裏的日子,我爺爺都很清楚。再說他們還是認過乾親家的。我叔叔不上學的時候也來姥姥家住過,姥姥沒兒子就認了叔叔做乾兒子。 這也算親上加親了。

我母親自從離開縣武裝大隊歸家後,早已沒有了自己,我姥姥說什麼就是什麼,無所謂同意不同意。再說找婆家的事兒,本來就要聽父母的。

戰亂中匆促地定下了這門親事,我姥姥覺得只有把女兒嫁出去,她纔算盡了母親的責任。成天聽着槍炮響,看到一波波擡下來的傷員,誰也難料自己的生死。

1947年12月4日至26日,以許世友爲司令員,譚振林爲政委的華野東線兵團發起了膠東保衛戰的最後一戰一一萊陽戰役,歷時22天的爭奪,萊陽解放。膠東內地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我母親出嫁的日子也定在了這年的臘月。

經過戰亂,一家人還都好好的活着,我姥姥開始張羅操辦我母親的嫁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