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之1

有時我們的自我激勵反而促成了自我憎恨 因爲我們覺得應該做到,但卻沒有做到,就會有自責,對自己的不滿等不良情緒出現,還會對自己提要求,命令自己,這就導致了內在的分裂與不滿。而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要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這促進了自我理解和內心的和諧。

非暴力生活的關鍵之一,就是感謝生活的賜予,而非貪心。

夢想中的世界可以通過我們的轉變得以實現。除非從我做起,否則夢想不可能實現,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都是希望別人先開始改變。

非暴力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感激,慈悲、有愛,欣賞,而非自私自利、冷漠,懷疑、敵意,來主導生活。

語言和表達方式有着巨大的影響力。也許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的語言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確實常常因爲語言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一種溝通方式能使我們談話和傾聽中樂於互助,情投意合,作者稱之爲非暴力溝通。

聽到批評時,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反駁,申辯或退縮,然而一旦專注於對方的觀察,感受及需要時,而不反駁他人,我們就能發現內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全新的體會。非暴力溝通,培養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於互助。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首先,說出我們觀察到的事情,清楚表達觀察結果,不判斷或評估。

接着表達感受,例如喜悅,擔心,害怕,氣憤等等。

然後說出哪些導致那樣的感受。

一旦用非暴力溝通,誠實表達,前三個要素就會得到體現。

最後是非暴力溝通的第4個要素,提出具體的請求。

我們從小就要學習愛的語言,直接說出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會指責他人。

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一書中,作者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我們的影響,他建議讀者,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傾向於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需要和感受。有些人喜歡用不應該,應該和不得不這些表達方式,人們越是習慣於評定是非,就越傾向於追隨權威,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而別人一旦專注於自身的感受和需要,例如在國王,沙皇,貴族來說,可能就不是好奴隸和好屬下。

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助人。道德評判把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進行比較,也是一種評判,它會矇蔽對人對己的愛意。強人所難也會造成心靈的隔閡。

印度一位哲學家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要素是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例如,他很少配合我就是評論,我最近組織了三次活動,每次你都說你不願參加就是觀察。例2,他經常過來是評論,他每週至少過來三次是觀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