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一同成長]6/3育兒反思第12篇

張曉風的《念你們的名字》,是寫給醫學院的學生們的,其中有這麼兩句話:“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與自己的無知……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於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

其實任何角色不都需要反覆自省,才能提防“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比如母親的角色。

今天是育兒反思第12天:

今天,孩子們上鋼琴課,不是很順,而且兄弟倆的態度不太認真,與張老師互動頻繁,會爲彈得不好的地方找藉口,還有老師講問題的時候,聽是聽明白了,可手指依然彈錯,根本沒做改變的動作。

反思:a.他們彈不好的地方找藉口,這個不對。不能讓他們有這樣的念頭,這種推卸責任的想法和做法是錯誤的。彈不好就要告訴老師真實的原因。比如:練琴時長短,沒有認真開譜等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問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b.“聽明白了,但還不會做”。事後我問他們原因,心裏明白,但手指還在延續錯誤的習慣。如何解決:

1.開譜一定要慢練,看準再彈,以正確爲核心,這樣會給大腦與手指一遍又一遍帶來正確記憶。若不然則要花更多時間來改正這個錯誤指法或錯音。

2.跟着老師的上課節奏走,提高專注力。這個需要平時練習,多鼓勵、肯定孩子們。不能只批評和指責。

他們這次彈得很熟的曲子,還有錯誤的音。說明開譜沒有做好,出現錯音、漏音、節奏混亂。遇到新曲子着急往下彈,沒有細心慢練,思考有沒有彈錯。

反思:a.這個孩子們還沒有形成練琴習慣,他們平時做事節奏也較快、有點浮躁。還不會主動思考這首曲子該怎樣表現?怎樣練習方法比較好?每次老師所說的問題,有沒有改正與刻意練習?……

b.也就是說,他們還沒有達到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練琴,我不能超之過急和焦慮。慢慢來,培養一個好習慣,都是需要時間陪伴的。

他們這次課上,彈得不流暢,沒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與他們練琴時長少也有很大關係,特別週末練琴時間沒有規律、沒有一定的原則。比如,上週的週末,本該練琴的時候,小夥伴們來找他們玩,我就允許了,玩了兩個多小時。後來,晚上又去了好朋友家玩了許久。以至於上次練琴時長才2個多小時。

反思:每位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溫柔而堅定的母親(父親),不是孩子不優秀,而是我們太反覆無常了、常會跟着情緒來決定事情的發展。這樣的沒有原則,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更不知道如何去做?

孩子們學完了鋼琴,我們在外面吃了飯。對於他們今天的鋼琴狀態當時,我的心中是五味雜陳。心中一直默唸:不要埋怨和指責,因爲這些根本不管用。但在回去的路上,還是沒忍住地對孩子們嚴肅地嘮叨了幾句。

反思:嘮叨是之前的惡習,明知沒有用處,但總是不由自主地運用。還需要思維方式練習,學會轉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