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百花裏,羅綺競鞦韆


此前寫燕子樓,涉及唐代詩人張仲素。着實說,此前於這位詩人瞭解不多;稍有涉及之後,感覺其別有滋味。遂查閱而知:張仲素,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今河北任丘)。善寫思婦心情和女子神態。

那就拎幾首出來看看。


春閨思

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

一個風光明媚的春天裏,柳色青青,絲條垂垂,真個是春意無邊,春情無限吶。一位正當妙齡的採桑女子聽到同伴招呼,匆匆之下,便相伴前去;家裏養着蠶,一屜又一屜,那可是個張口貨,天天要喫呢。沿路大家嘰嘰喳喳,快言快語,倒沒什麼。到了桑樹林,大家夥兒四散開來,各自捋葉不停,彼此間依舊少不了說笑。其中的一位不知怎麼,雙手卻忽然慢了下來,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樣子。卻原來,她是昨夜了自己正在服兵役的新婚夫,而其駐守的地界正好是馬嵬坡兵變的所在地,在加之大家瘋傳的安史之亂很是蠍虎,你說作爲一個未婚妻的山村小女子能不焦心嗎?

村頭那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別他時的往事;而翠綠的柔桑,會使人聯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那處於愛情中的思夫女子自然不能不被觸起心事了。

短短廿字,沒問題極富魅力;不過,此詩並非完全自創,《詩經·卷耳》是寫女子懷念征夫之詩,其首章雲:“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難填滿,卷耳也不難得,老採不滿,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採葉”之故,其情景確與本詩有神似處。或者說,本首《春閨思》就是對《卷耳》的摹擬。


秋閨思二首

其一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溼衣。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從上一首《春閨思》到本首的《秋閨思》,一般說,除了眼前的景色,路數不會有太大變化。

第一首的大意是,獨居深閨的少婦一覺醒來,只見月色柔柔,冷冷月光透進碧紗窗戶照到牀前,感覺寂靜而清幽,心頭呢卻無比寂寞,更有那寒蟬悲鳴,秋蟲唧唧,一抹眼,串串淚水早已沾溼了衣襟。剛纔的夢裏,她竟然隻身到了有士兵把守的關塞,這可是個自打婚後就魂牽夢縈的地方吶,不料一打聽,這並非自己丈夫呆的地方。那丈夫在哪呢?還在更加遙遠的金微山(今名叫阿爾泰山)呢 。

第二首:思婦一夜沒有睡好,時醒時睡,真是心潮起伏,一夜難眠,爲什麼呢,因爲本日白天要做一件事情,要寄寒衣給遠在邊塞服役的丈夫。聽說那裏新近戰事頻繁,親愛的夫君可千萬不要有什麼閃失。還好,一大早出屋,擡頭一看,天氣不錯,也許是個好兆頭吧。一字型的鴻雁在高遠的天空裏續續而過,也許吧,辛勞的秋雁能把俺對夫君一腔相思傳達到他那裏。不想到了郵寄的地方,聽到有人說,夫君所在的那支部隊早已從原本駐紮的居延城(在今新疆)移軍到了它地兒。可這它地兒又究爲何地兒呢?無人知道。天呀,這可怎麼辦?真叫人愁緒萬般,難做決斷。坊間所唱的“悔叫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叫夫婿覓封侯》)可真一點不假。

到了數百年之後的元代,詩人姚燧寫了一首《憑闌人》:“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其創作靈感十有八九就來自這首《秋閨思》


雜曲歌辭·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本詩之題材和筆法都與上一首相似。

大意是,思婦即女主人看着室外的天氣越來越冷,不由得開始着急,因爲要寄給遠方丈夫的寒衣尚未備好呢。寂靜的深夜裏,趕着縫衣的女子耳畔響起“丁丁”的滴水聲,一滴滴、一聲聲,彷彿都敲打在她心坎上。等到終於做好時,終於得以長長舒了口氣。時光呀你慢慢走,秋蟲呀你切莫着急叫,叫得人整夜不得安生呀。等到了明天,小女子俺把寒衣給夫君寄了,一切隨你老天爺吧,反正估計趕上霜前夫君可以穿上新做的棉衣。


雜曲歌辭·春遊曲三首之一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濛濛百花裏,羅綺競鞦韆。

大意是:嫵媚的春光裏,柳飛輕絮,撲面而來;榆樹上的榆錢更是在風裏撒歡。榆錢榆錢,名字聽起來都那麼順耳,儘管形狀上小了一點。百花叢裏,春水岸邊,有一羣身着鮮豔衣着的女孩正在興高采烈地打鞦韆,不時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歡叫聲。


沒問題,張仲素可謂唐代詩人裏寫閨情思緒的高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