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追求快樂反而讓人不快樂?

 情緒及心理研究所 

知乎上有個問題:人爲什麼擁有的越多,幸福感卻越來越少?

有個高贊回答說的很對:大概是因爲,人擁有的越多,想要的只會更多,你把幸福的門檻越定越高,即便是再大的驚喜出現,也會被你拒之門外。

細想來,的確如此。

人這一生,事事都想追求圓滿,得了好茶就想配好壺,得了鮮花就想配好瓶。

但卻常常因爲沒得到茶壺耿耿於懷,而忽略了茶香;

因爲沒得到花瓶鬱鬱寡歡,而錯過了鮮花最美的盛放。

太過追求完美,反而鑽進了幸福的圈套。

如果過得不快樂,不如試着換個角度,降低幸福的門檻。

許多人會把幸福等同於有意義,認爲幸福的生活就是有意義的生活。

然而,這兩個概念是截然不同的,不應該混淆。那些只關注幸福的人最終可能擁有的是沒有意義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的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想到,那些我們認爲幸福但沒有意義的生活:

例如過於沉溺於喫喝玩樂的生活,例如一個人的生活除了不斷地使用現成的藥物之外,什麼都不做。從感覺和心理事實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一生都在體驗快樂或幸福感。

但顯然這不是我們通常認爲有意義的生活,事實上,許多酗酒之人整天都昏昏沉沉,在他們難得清醒的時候大部分都覺得自己過得很空虛。

一個人創造了偉大的藝術作品,但卻患有抑鬱症。即使不快樂,她的生活也可能是有意義的。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人與不公正作鬥爭,因此犧牲了她的寧靜、心靈的安寧和許多樂趣。

如何走出幸福的陷阱?

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與其壓抑讓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和感受,不如嘗試在內心爲它們騰出更多的空間。因爲每一種情緒都有着關於我們自身的信息,我們可以去思考這些情緒和感受在告訴什麼,在其背後究竟是什麼。

比如,在“孤獨”背後是渴望與人連接的心理需求,而這個需求人人都會有、是正常的。

孤獨帶來的信息是,我們需要爲更好的人際關係做些努力和嘗試。所以,不要去壓抑孤獨這種感受,而是讓它在內心存在,這樣反而會受到更少的侵擾。

與當下的生活進行聯結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活在當下”。有時我們沉湎於過去,懷念曾經舒適快樂的人際關係,覺得當下是封閉寂寞的;有時,我們憂慮於未來,不知怎樣才能過上那種流行的、讓他人豔羨的生活。

反思過去和規劃未來固然重要,但當下的生活同樣值得我們投入和感受。

我們可以從觀察周圍的環境開始,練習一種“活在當下”的習慣:認真看看身邊的東西,它們的顏色和紋理;摸一摸它們,感受不同的觸感。

明確自己真正認可的價值

在成長中,很多人一直感受到的是父母和社會的期望和要求,而忘記了去詢問自己:在我心中什麼是重要的?哪些事是更有意義的?我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

有時,感到空虛和茫然是因爲,我們從內心深處不認同外界對我們的期待,但又聽不清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所以感到迷茫時,不必急於擺脫這樣的感受,而是多轉向內心,思考自己認可的價值,在它們逐漸清晰之後,生活的方向也會慢慢顯現。

拼命尋求積極體驗、迴避消極感受,不只是白費功夫,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那些對環境敏感的人,能夠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根據需要將情緒和想法向着快樂或者不快樂的模式轉變。

情緒及心理研究所推薦搜索心理學


與父母“和解”,你需要做好這幾件事

人的最大的悲哀是逃避,不敢去面對挑戰

要成功,就要懂得不斷突破“舒適區”

做人不自私,有苦自己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