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古詩課》 [50]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應該是最有名的寫除夕或者說過年的詩了吧。我想到我小時候不會熬夜,每年春節聯歡晚會都沒法看到結尾,總是提前去睡覺,然後囑咐爸媽,零點放鞭炮的時候記得叫我起來,但是我從來沒有能夠被叫醒過。難以想象現在我平日裏都是熬夜到零點睡的。

(一)詩人生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 。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爲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爲太傅、舒王,諡號“文”,世稱王文公。

我小時候只知道王安石是個詩人,長大一點知道他是個怪人。王安石比較有名的軼事是他不修邊幅,出門喫飯只吃眼前一盤菜,他很簡樸,也很古怪固執。

後來知道了王安石變法,知道了王安石變法害慘了這麼多老百姓,便覺得這是個壞人。再後來,我終於明白了太理想主義的文人變成政治家並不是一件好事。他是個很爲百姓着想的好人,但是他不知道他的好心並不能有好的結果。

就像王莽,他是真的很想在漢朝推行儒家最本質的那一套東西,真的很想恢復周禮。但是他做不到。理想主義的固執的文人當政真的會引發災難。商鞅能成功可能跟當時政治體制還沒有固化,而且秦國人比較少有關。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二)詩歌品讀

這首詩寫的除夕和過年的風俗是極其典型的。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就是在零點時分放鞭炮的風俗。在鞭炮尚未被髮明的時候,人們發現毛竹燒起來會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於是會用燒毛竹的方式來驅鬼避邪。後來有了火藥,就變成了放鞭炮來驅趕“年”。

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過了年,春天就要來了。雖然我本人一直覺得過完年距離春天來臨還有十萬八千里,但是好像從節氣上看,過年跟立春總是捱得很近。屠蘇是一種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這個風俗我就不知道了。沒想到端午要喝雄黃酒,中秋要喝桂花酒,重陽要喝菊花酒,過年也有專門的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千家萬戶在天矇矇亮的時候。百度百科說曈曈是指”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古詩課》裏說曈曈是指”天將明未明的樣子,就是太陽剛出來,天漸漸明亮的時候“。兩種說法有挺大不同的。我覺得從貼春聯的時間來看,應該是天矇矇亮的時候。畢竟大年初一要去走親訪友的,自家貼春聯肯定要早一點。

最後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新舊對比我真是特別喜歡。這裏的“桃”和“符”都是指桃符,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後來逐漸演變成春聯。

據說這首詩是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寫的,王安石見家家忙着準備過春節,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詩中充滿躊躇滿志的希望和期待。聯想到變法的最終結局,真是讓我有“一場歡喜忽悲辛”的感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