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守望者”與雜交水稻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水稻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超過七千年。古代所說的五穀是指黍、稷、稻、粱和麥,五穀之中最受重視、價值最高的是稻和粱。

隨着地球氣候逐漸變冷,中國古代文明從黃河流域逐漸向適宜農耕的南方溫暖地區轉移,長江流域人口數量急劇增加。

爲了解決衆多人口的喫飯問題,古代農耕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適合南方種植的水稻成爲主要的農作物。

一粒水稻的選留稻種可以產出700~1000粒米,是生產效率極高的作物。水稻產量越高就能養活越多的人口。

稻米營養價值豐富。除了碳水化合物還有優質蛋白、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可以說稻米除了缺少氨基酸中的賴氨酸,它各種營養物質已經達到完美。

稻米缺乏的賴氨酸人們可以從大豆中獲取。

正因爲中國水稻有這麼多好處,很快向東傳入了韓國、日本,向西經印度傳入了歐洲。水稻也成爲世界連續種植歷史最悠久的穀物。

目前全世界種植水稻的國家超過100個。稻米產量佔全體穀物產量的30%,到2025年,全球將新增15億人口以稻米爲主食。

今天稻米的產量僅次於玉米產量,成爲世界第二。

中國的稻作總產量位列全球首位,印度的稻作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但產量比不上中國。

中國用地球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這得益於“雜交水稻”的種植。

“雜交水稻”是用兩種遺傳上有差異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後,生產出具有雜交優勢的雜交種,用於生產。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

年輕時的袁隆平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

水稻是自花授粉,不會出現性狀分離的。

袁隆平發現了變異株,也就是天然雜交水稻。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去掉,授與另一個品種的花粉。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從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他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1994年夏天,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萊斯特提出"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

袁隆平理直氣壯地迴應美國人的質疑:高科技養活中國人!中國人養活中國人!

2006年,袁隆平提出“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即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力爭用三畝地產出現有四畝地的糧食。

2007年率先在湖南20個縣啓動實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計劃在中國推廣6000萬畝,產出8000萬畝的糧食,等於增加了2000萬畝糧食耕地,可多養活3000多萬人。

目前全世界有1.6億公頃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種上雜交稻,每公頃增產2噸,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5億人口。

當代神農袁隆平選育的雜交稻不但能解決中國人的喫飯問題,還能幫助解決世界的糧食安全和危機問題。

“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

美國科學院院長西塞羅娜在給袁隆平頒獎時說:袁隆平先生髮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爲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爲世界解決了七千萬人的喫飯問題。

“雜交水稻”不但養活了十幾億中國人,還拯救了無數非洲人的生命。它被印在馬達加斯加最大面額的紙幣上。

“雜交水稻”被稱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90歲高齡的“雜交水稻之父”,稻田的“守望者”袁隆平曾笑說:我雖然是‘90後’,但我腦瓜子還沒糊塗!我還要繼續幹到‘百零後’。

時間停留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永遠活在91歲……


【文字之光專題】秉持“爲好文找讀者、爲讀者找好文”的價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優選專題,歡迎投稿薦稿。

主編韓涵微語攜全體編委人員恭候你帶着優秀的文字找到我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