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先原則、後方法

列子太學幸福人生《教育彩雲片片》系列  第073篇

不懂孩子,不明生命真相,不知生命成長規律,就冒然教育甚至評價、指責孩子,是一種危險舉動,這樣既害孩子,又害自己,且殃及終身。

很多人孩子有成就,跟家長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爲什麼?因爲我們的家庭教育失敗了。家長和老師先秉住教育原則(包括生命關係、親子關係、施受關係、教育關係等),再來談教育方法,纔是正確選擇。

一、孩子生命成長的關鍵節點

人一生分爲三個成長階段:一是物性階段,主要建立與物質的關係;二是異性階段,主要建立與異性的關係;三是命性階段,主要建立與命性的關係。

人生成功的標誌,就是“五十而知天命”,即到五十歲左右,能夠順利進入“命性階段”,活出自己的使命和意義。否則,一輩子只活到“物性階段”或“異性階段”,或即使活到“異性階段”又退回到“物性階段”,就失去了人生應有的自在、歡樂和意義,危及健康和壽命。

那麼,我們該怎樣保障人生順利成功呢?要從低往高,一步一步做起,前一階段過不去,就不能進入後一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規律。尤其是“物性階段”和“異性階段”前期,即0-18歲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生的最關鍵時期,更要把握好生命成長的基本規律。

1、“物性階段”孩子成長的關鍵節點

該階段家庭教育的關鍵,一是寵愛否?保障孩子膽商正。寵愛,是指把孩子放在應有位置,保障孩子的生命權利,而不是溺愛。二是食物豐盛否?培養孩子的抗誘惑能力。三是智能定位否?保障孩子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①3歲之前。此階段是天然本能形成期,往往沒有留下記憶。孩子12歲之前,尤其是3歲之前,認乾爹乾媽,就是爲了得到更多人的寵愛,從而健全品德。

②3-6歲。屬於黃金段位,是邏輯本能成長期,孩子主要活調適性,要讓孩子盡情地玩,從而增強各種適應性。孩子6歲左右開始分泌荷爾蒙,有了主權意識,出現人生第一次叛逆期,由依戀母親轉向喜歡父親。

③6-12歲。此階段仍然以創玩爲主,以強化孩子的智能定位爲重點,完善物我關係,把死物質視爲臨時用具、玩具,不佔有或貪戀。

2、“異性階段”前期孩子成長的關鍵節點

此階段指12-18歲。孩子12歲之後,家長的教育職責發生變化,精神成長成了主要任務,幼兒時期認的乾爹乾媽要轉變爲親戚或老師。此階段父母要逐漸退出教育者身份,把孩子委託給高人培養。

此階段,孩子性發育成熟較快,心理變得微妙、敏感,可頌不可碰。由於荷爾蒙衝動,會出現自我關注,自我認識,探尋自我,驗證自我,保護自我,要求自主權,頂撞別人管理,形成所謂的叛逆。劃轉荷爾蒙,要多讓男孩女孩相互交往,一起玩兒,一起創作。身體層面,可以站一字樁。

此階段,孩子主要活實踐性,什麼都想親身體驗,實際驗證,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支持孩子會花錢,包括穿越異性,完善自我,瞭解生命真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否則,就會退回到物性階段,貽誤終身。

二、孩子成長的基本規律

主要把握好以下兩點:

1、人生有順境有逆境,順逆各有價值,順逆交替纔是正常人生。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錯誤、出問題,犯錯或叛逆,意味着面臨升級,犯錯、叛逆、出問題的孩子,往往是成長中的孩子,如果孩子總不犯錯、出問題,則很可能是出大問題了。生命成長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或許我們從來都不是孩子的知心人。

2、生命具有自我調節機制,在沒有外因影響的情況下,能夠自行規避兇禍,如果受到過多外因影響,自我調節免疫機制則會退化。所以,家長監護好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訓練好孩子的不良習性,爲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條件和環境即可,不需要對孩子進行更多說服教育和管制。

三、孩子教育的基本準則

根據以上原理,在孩子教育中,我們要守住以下基本準則:

1、始終引導、啓迪和警示孩子持續健康向上。引導方向是健康、能動和可持續,需要約束、管制和訓練的是生活習慣,需要警示的是自我損耗、傷害甚至毀滅行爲。

2、在沒有了解孩子的生命成長規律和使命的前提下,不要對孩子妄加評論,妄加批評,亂貼標籤,亂指責,不要隨意判斷,大驚小怪,從而避免偏差,孩子有問題先接受。家長心態平衡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因素,孩子的孤單,家長有責任,因爲你不懂孩子。

孩子是爺奶請過來的,生命是祖宗傳承下來的,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需要研究和了解生命的真相,沒有權利對孩子進行改造。應該說,在沒有出現嚴重疾病的情況下,孩子的行爲都是正常的,符合生命成長規律的,我們要搞清楚其中的形成機制、功能作用和成長方向,給予正確引導。

比如,孩子搞小鬧劇、戀情色,可能是平衡生理的手段;孩子玩遊戲、迷科幻,可能是探索宇宙和生命真相;孩子犯錯誤、冒險,可能是爲了獲得人生體驗等。其實,孩子的智能特點、適應性、發展方向和使命等,是先天約定的,各不相同的,百花園裏百花香。比如有的適合邏輯性學習,有的適合頁面式學習,有的適合技能性學習,有的適合博學,有的適合專能,有的適合科研,有的適合做事等,不愛讀書、成績差的孩子未必不是人才。

3、放棄“放風箏”方式養孩子,採取“放風”的方式養孩子,多讓孩子接觸、吸收新鮮空氣。比如,支持孩子積極交流,多交玩伴兒,組織孩子俱樂部,玩伴兒不可替代;能量隔代相傳,多讓孩子跟老人玩兒;實行異子而教,讓孩子接觸多元文化;注重善根、慧根、靈根的配套培養和仰欲培養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