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北沙湖—北疆篇(2)

        從土魯番回到烏魯木齊,接到喀納斯旅遊團導遊的出發時間地點通知,北疆第二個行程喀納斯、白沙湖遊開始。喀納斯和白沙湖同屬阿勒泰地區,喀納斯在布爾津縣,白沙湖在哈巴河縣。喀納斯位於阿爾泰山中段,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大小景點50多處。這麼大那裏走得完喲,所謂到喀納斯主要是去核心景點喀納斯湖。(圖1喀納斯河自拍,圖2白沙湖下載):

        1、喀納斯

       2013年7月8日旅遊車從烏魯木齊出發,行駛在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的準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途經軍墾城石河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部原所在地)和克拉瑪依(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

        沿途一路觀景前行,首站停靠克拉瑪依市烏爾禾鄉胡楊部落,這是一片天然胡楊林,裏面胡楊樹形狀各異,千奇百怪,體現胡楊樹“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美名。雖讀過【胡楊贊】,但親眼觀胡楊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觀胡楊的火爆發生在近幾年)。

        胡楊部落內有個珍珠灘(一大片小鵝卵石),據說很多人在這裏尋到寶石,導遊帶領大家前去尋寶。不一會,有人說找到寶石了,反正我沒找到。

        經過8小時行程,黃昏時我們到達距布爾津縣城20多公里的五彩灘,這是去喀納斯湖的必經之路。五彩灘岩石含有各種不同礦物質,顏色多變,特別是在黃昏落日陽光照射下,以紅色爲主,間以綠、紫、黃、白等色岩石色彩斑斕,故得名“五彩灘”。我們到達時,正好觀賞到落日照射下的壯美景觀。(圖4下載):

        五彩灘地貌特殊,典型的彩色丘陵。大風颳起時會發出各種不同怪叫聲,更增添這裏神祕色彩。五彩灘現爲國家4A級景區,內有大小石峯、石牆、石柱且羣峯如林,造型奇豔,已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往西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河流從布爾津的五彩灘穿其而過,使五彩灘與河對岸蔥鬱青翠的河谷美景遙相輝映,“一河兩岸,風光各異”,使之成爲額爾齊斯河景色最秀美段。我們第一天晚上住宿布爾津縣城,河岸上擺滿了燒烤攤,每個攤位坐滿了全國各地來喀納斯的遊客。額爾齊斯河豐富的魚類資源經燒烤香漂四方,美味佳餚吸引、刺激着人們胃蕾,原本安寧的縣城,已被衆多遊客打破。

        (下載):

        布爾津縣城離喀納斯景區150公里,坐車兩個小時就到(新疆景點分散,景點間相距遙遠,坐七·八小時車是常態),這點距離小意思。次日從布爾津縣城出發,一路皆美景。客車在聖泉景點停下,聖泉在高處,較遠,導遊叫大家下車就近觀喀納斯河,然後繼續向喀納斯景區前進(圖3下載)。

        令人神往的喀納斯景區到了,導遊說這只是景區大門,離我們去的核心景觀-喀納斯湖還有幾十裏。

        客車終於到達哈納斯蒙古族民族鄉(喀納斯景區禾木鄉),在哈納斯村委會及哈納斯小學公交站停下,除我們這輛車外沒看見其他旅遊車。導遊告訴我們步行5分鐘就到喀納斯湖,坐遊船、上山觀景、去圖瓦人家家訪都是自費,且價格不菲,自願參加。禾木村那時名氣沒有現在大,導遊說這個村很美,可帶大家去玩,但要另外繳費。有幾位遊客跟着導遊去了禾木村,聽他們回來講,最好能在禾木村住一晚,觀日落和朝霞美景。

        全團人都去了喀納斯湖,少數人坐了遊艇,我因在天山天池坐過遊船,就沒坐船。圖4中小巨人是安徽某地初三學生,中考一完,就跟着父親來新疆遊。有緣分,孩子的父親爲我們合影一張。

        我與團裏3位來自石家莊醫學院的老師商量,決定不參加自費項目,就沿着喀納斯河的森林草地玩。這裏自然環境非常優美、幽靜,遊客少,到集合時間趕回去方便。

       (下載):

         2、白沙湖

        祖國版圖最西北“雄雞”尾尖上有這樣一片土地(圖1小五星處),爲我國西北之北,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是我國唯一向西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出境處 ,在哈巴河縣屯墾戎邊的185團就奮戰在這塊土地上。185團是1962年在哈巴河縣原躍進公社建立的邊防農場,現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10師。近幾年185團大力發展旅遊,使這裏成爲很火爆的紅色旅遊景區。其自然景觀主要有大漠仙境白沙湖(阿勒泰地區千里畫廊之重要景區,2018年評爲國家5A級景區)、天籟妙音鳴沙山、鬼斧神工眼睛山、俊美婀娜白樺林和人文景觀“西北邊境第一連”、“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等。 我們離開喀納斯後前往白沙湖(當時是3A級景區),被稱爲“沙漠奇景”的白沙湖在185團3連境內的沙漠之中。面積不大約10公頃的白沙湖,其湖水無論春夏秋冬,始終不增不減,不凝不濁,此水源及成因長期受到科研工作者關注。白沙湖的美很獨特,四季不同,每年六月湖面綻開着朵朵荷花,被譽爲“塞北小江南”;金秋十月,紅黃樹葉在風中招展,湖中綠水碧波如鏡。遠處金色鳴沙山倒映在碧綠湖水中,湖邊各類混生林層層疊疊,交相輝映;沙地在陽光照射下散發出泥土芬香,醉人心脾;白沙湖猶如一個完美無缺的自然大盆景展現在遊客面前。

       (下載):


        哦,這裏還是與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等並列的世界四大蚊區之一,觀賞美景同時一定不忘做好防蚊措施。一下車我們就去租賃處,穿上防蚊設備,把自己全部裹起來。

        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句,鳴沙山真有此意境。

       185團下屬“西北邊境第一連”,是全國離國境線最近的連隊,與哈薩克斯坦隔河相望(圖1)。現在“西北邊境第一連”不僅是一個邊境連隊,還是傳承屯墾戎邊精神的紅色旅遊景區,每年全國各地都有數萬遊客其中有很多青少年來此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們來到立有中國地圖石碑的哨所,向守衛國境、保衛祖國領土的兵團戰士表達並致以崇高敬意,還與戰士合影留念。

        一連東側有一座沙山叫“眼睛山”,山上有幾棵耐旱、耐寒的爬地松,扭屈着轉向地面生長,酷似邊防戰士的一雙眼睛。據說上世紀60年代這雙警惕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現在中哈關係友好,這雙眼睛中的一隻因爬地松逐漸長大變成了實圈,被人們稱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又蘊含着豐富寓意,真是一處難得的景觀。

         從“眼睛山”來到離此不遠的一連連部(連史館),兩旁各立有一塊長城形狀石碑,與連部構成莊嚴和諧整體。碑文特別令人注目:“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後頭,界河邊上種莊稼,邊境線旁牧羊牛”;“割不斷的國土情,難不倒的兵團人,攻不破的邊防線,摧不垮的軍墾魂”。這既是一連及185團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軍墾戰士豪邁英雄氣慨的真實寫照!

        進入連史館參觀,軍墾戰士們艱苦創業精神深深震撼着人們!上世紀60年代初,5名軍墾戰士來到這裏屯墾戎邊,在此基礎上組建了185團一連。初創時條件極爲艱苦,住的是地窩子,即在地上挖個大坑,坑頂搭茅草,坑裏壘土坑、竈臺(現在每家職工一座院落)。在這艱苦環境中軍墾戰士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無私奉獻着自己的一切!他們幾十年如一日,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在惡劣自然環境中守護着國境線,鑄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生命界碑。史料中最令人感動的是當年中哈界河發生特大洪水改道,軍墾戰士們冒着生命危險逼迫洪水重返故道,保護了56平方公里(約大於重慶渝中區)國土寸土不丟。哈薩克斯坦發生7·3級大地震,一連住房和財產全部被毀,全連無一人後撤。他們在用自己生命捍衛着祖國領土完整,是最美最可愛的人!

        返程時又在克拉瑪依市烏爾禾鄉停留,這次主要是參觀胡楊部落旁邊的世界魔鬼城雅丹地貌,烏爾禾是著名雅丹地貌景點。雅丹地貌主要指我國西北乾燥地區風蝕性地貌,其特徵形狀各異、奇特。因連日遊走坐車疲勞,又限制了遊魔鬼城時間,我僅在外邊拍下紀念照。

       大漠天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