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活教育

我們該轉變教育觀念了。

現代社會有不少的啃老族、巨嬰症、媽寶男……層出不窮。他們無法自立於社會,做不了家務,打理不了自己的形象,容不了社會團體……他們像寄生蟲一樣,無休止地蠶食着垂暮之年的父母。

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聶聖哲先生於2009年率先提出了“養活教育”的思想。他的作品《養活教育》系統地講述了這一觀念。旨在培養出健康、快樂、幸福、真正能夠獨立的孩子。

衣食住行纔是詩和遠方的基礎保障。

在獨生子女爲主的家庭裏,大部分的父母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好像只有這一項是他們的人生大事一樣。將來考個好的大學,畢業了找個好工作,彷彿這樣就萬事如意大吉了。殊不知,我們的古人早就說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養活教育”倡導:養活自己是一個必須學會的本領,只有養活自己才能立足社會,然後纔有自由。有了自由纔有條件去追求詩和遠方,纔有閒情逸致去仰望星空。

如何進行“養活教育”?

一,給予孩子適當的母愛

母愛是營養品,也是危險品,適當的母愛給下一代帶來的是溫暖;過度的母愛,則會毀掉孩子的前程。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二,從培養做家務開始。

做家務,它是每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技能,是一種綜合素質,做家務不僅訓練手指能力,還可以培養解決問題的智慧,提升孩子的情商,增進孩子的自信。孩子沒洗一件衣服,每做一道菜,每栽一棵樹,其中的過程都是有顏色有溫度甚至有生命的。

即使在做家務過程中遇到的小挫折,也能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幫助他們應對將來更大的挫折。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在養活教育中,培養孩子掙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猶太人有很多關於金錢的格言:信仰投射光明,金錢帶來溫暖。

我們也應該從小教育孩子認識金錢,瞭解金錢的重要性。家長可以分階段進行訓練:

2-3歲:認識紙幣或硬幣

3-4歲:學會簡單的算賬

4-5歲: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以及錢可以購買東西

6-7歲:看懂價格標籤,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

7-8歲:給孩子機會賺錢,把到手的錢存到銀行

8-9歲:能制定一星期的開支計劃

9-10歲:要求孩子定期省下一下錢,以備不時之需

10-12歲:制定並執行兩週以上的開銷計劃

12-13歲:懂得正確使用金融業務術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