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篇3:強脾方法

中華文化寶藏《宗運生命學》之“小學篇”第3篇

鍛鍊肌肉中的經絡,從而強脾臟,首先要知道兩點不能動。

一是頭腦不能動。因爲頭爲百脈之首,也是指揮我們舉手投足的地方,心性所在的首腦機關。這就是“腦心一動、百脈閉塞,頭領松空、百脈暢通”之理。

二是腹部不能動。小腹是生命的根源,也是生命的本源,生命是從小腹孕育出來的,人體的所有能源,都是從小腹產生出來的,它是人體所有經脈的根源。

從河圖洛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道理,也即天干地支的作用。古人用地支說人體的十二正經,十二正經源起於小腹,所以說它是地、坤,對應於一天是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是按子午來講的,子時是一陽復始的時候。從子時到午時11:00是六個時辰,這6個時辰生髮的氣息是不一樣的,對應於人體,分別是膽經、肝經、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也是六個陽經工作的時間。從中午到晚上23:00,是六個陰經工作的時間。古人把十二個時辰分出六陰六陽,子時到午時六個時辰,是陽氣升發的時候,午時到晚上六個時辰,是陰氣回收大地的時候。

大地陽氣的生髮和回收都在靜中運轉,人體也是如此,所以小腹是不能動的。五臟六腑是人體的發動機,它們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每當小腹一動,五臟六腑就相互牽動,不能正常運轉,這一點不可不知。所以,這兩點不能動,以防傷害其中的一個。

那麼,我們如何去鍛鍊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們在鍛鍊時就要保持以“重體”代肢體。“重體”是指兩個肩窩和兩個胯窩之間的部位,內有五臟六腑,“重體”一動,牽動五臟六腑動。“重體”要動是整體動,整體帶動四肢動,這樣不牽動五臟六腑。

古人說,身如被三根棍棒標住。三根棍棒是指脊柱和兩肋的三條大脈,也是人體從湧泉生髮的陽氣上衝的“三脈”。“三脈”對應中國大地的“三江”(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水的源頭出於同一個地方,好比人體的腳下湧泉穴。三江之水孕育中國大地,人體腳下的湧泉穴升發的水氣孕育整個人體,就如同三江之水一樣。

古人早已告訴了我們人體的三個方位:一是湧泉,二是肩井,三是勞宮。有泉就有井,有井就有水,泉是指湧泉穴,井是指肩井穴,水所指的是勞宮穴。左右肩井到湧泉爲二脈,百會穴爲呼吸門,呼吸門到湧泉爲中脈。一旦肩井穴打開,中脈到湧泉穴打通,就是三脈相照。

那麼,怎麼才能用好“三脈”呢?要兩肩下氣,兩胯下氣,兩足下氣,頭腳下氣。三脈相通相照,人體自然定住不動,如同三根棍標住一樣。就像西遊記裏所說的如意金箍棒,這三根棍棒是空虛的,其實是三個氣柱,他們能大能小,大能無外,小能無內,能把身體帶入虛空靜界,最主要是能把人心安住。

只要三脈定其身,這時人體的重體就動不了,重體不動,帶動肢體動,這樣就可以把全身經絡深拉,拉空拉盡,形成上下相通。如詩曰:“定住三脈養心性,濁陰下沉清陽生。頭輕腳重腦心空,喜得迎來萬象真。”

其實,人體經脈最容易關閉的地方就是四窩內。肩窩有肩圍脈,胯窩有胯圍脈,圍脈就是筋脈,也是肩與肌肉相連之處,經脈若是走於其間,是最容易閉塞的地方。而這四窩裏縱橫交錯的經脈很多,所以四窩掙空是武學的重要部分,也是肢體靈活性的關鍵部位,比如跑步、跳遠、出拳腳等,對於兩肩下氣,兩跨下氣,是必然的通道。

易筋經第一勢韋陀獻杵,就是要求四窩掙力的。禪宗心法說,左右掙拔,左右掙拔,向上掙拔,向下掙拔,全身掙拔,掙中全松。其實這種練功方法是很高的境界,因爲它要求人在一個動作中,就能把全身骨骼全部拉開,而且還是一次性打開,可想而知妙與不妙。

想一想,身體全面向外擴張,是不是筋骨皮肉都得到深拉?這纔是真正的易筋易骨。易筋易骨,目的就是讓百脈暢通,擴張血管,消除人體疾病。如詩云:“腦不空命短,身不空脈堵。心不空煩惱,事不空果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