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嘯西風》

下午得了點空,有了看書的興致,想起金庸先生的一部中短篇武俠小說《白馬嘯西風》,就這樣花了一兩個小時時間,品讀了一番。

由於篇幅較短,這部小說在金庸武俠中本身的影響力較小,雖也曾被拍成過電影電視劇,也因爲年代久遠找不到相關資源,不過像金庸這樣一等一的大師,即便在他的作品中排名最末,也還是極爲精彩的,如倪匡曾說,金庸武俠沒有劣作,所謂排名也只是金庸作品本身的排名,放在其他地方,任何一部作品都遠超其他作者。原話我記不清了,大意便是如此吧。

對於《白馬嘯西風》這部作品,就我本身而言,是非常喜愛的,喜歡作者表達的觀點,“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麼法子?”

現在的我婚姻美滿,我愛的人也同樣愛我,我們有着可愛的寶寶,那些情情愛愛、單戀、情敵的故事自然早離我們遠去,可回想那青春年少、情竇初開的年齡,書中描寫的那種對於感情的無奈之情,誰又不曾體會呢?

我中意她,而她卻有其他意中人,我又能如何?如果沒有了那個人,我會成爲她的意中人麼?

小說之奇,還奇在精巧的結構,緊湊的情節,相互聯繫的人物,像《白馬嘯西風》這樣一部一個多小時就可以讀完的五六萬字武俠小說,自然比不上金大師的百萬鉅著,可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角的武功從弱到強、爲父母報仇、情感糾結、尋找寶藏、真相最後解開,武俠小說的基本元素一個不缺。非但如此,它本身又有很多獨到之處,首先,女性人物做主角,這個在金庸小說中就獨一無二,其次,自然是主人公的情感失意,在金大俠筆下,哪個帶有主角光環的不是抱得美人歸的?而《白馬嘯西風》的結尾是主角李文秀黯然回到中原,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整部小說圍繞的主題就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卻意味非凡“你心裏真正喜歡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歡,終究是不喜歡”、“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麼法子?”、“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語句來總結,便以金庸先生的原話做個摘錄,擺在任何言情小說裏,都是至理名言啊。如果讀本文的你,正好也爲情所困,正好也遇到類似的情況,不妨也去讀一讀這部小說,感受一下主角李文秀的氣度和胸襟。除了李文秀,計老人(馬家駿)、瓦爾拉齊(華輝),甚至最開始的史仲俊,不都是這樣麼?也許這些配角表現出來的氣度和胸襟不如李文秀,行爲有卑劣也有高尚,但深深愛上一個已經深深愛上別人的人,又有什麼法子呢?就算殺了情敵、殺了對方、又或者爲ta而死,最終結果還是沒能改變多少。這是愛情的可貴,還是可憐呢?

相對於小說裏的愛情,現實的愛情看上去還真是微不足道,而那些相親過程中大談條件的行爲更與理想相差甚遠,小說寫的是古代的故事,小說故事又源於生活,這樣看來,人類是在進步還是退步呢?

說說小說着筆墨最多的李文秀和哈薩克青年蘇普,首先說說蘇普,作爲部族第一勇士的兒子,自然有着天然的自信,不僅學到了父親身上所有的本事,也獲得了姑娘們的青睞,而他把第一次的獵物送給一個漢家姑娘時,那完全是發自內心的舉動,可換來了父親的毒打,由於母親不在了,這個少年到底有沒有過掙扎?在他心底也是一直記着那個姑娘的,可就算聽到那姑娘“死亡”的消息後,面對一個詢問是否願意永遠陪着那個姑娘的旁人,他的回答絲毫沒有含糊,“那個小姑娘只是我小時的好朋友。這一生一世,我是要陪阿曼的”,如果阿曼不在身邊,如果那個旁人表面身份,這個回答,還會是這個回答麼?金庸先生沒有這樣假設過,可我假設過,也許蘇普的內心會再次泛起漣漪,可面對那個痛恨漢人的老爸,我想蘇普最終的選擇還是阿曼。李文秀沒有表明身份,可阿曼告訴了蘇普,就是那個李英雄,在那個大風雪的晚上,用那樣癡癡的眼光瞧着他。許是在與阿曼的熱戀中,許是這樣的眼光太頻繁,蘇普絲毫沒有對此事細究,如果從對“李英雄”的容貌、對話、行爲、以及“李姑娘”三個字進行深挖,是不是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個小時候的朋友並沒有死呢?本來要等事情瞭解之後去上墳的,可惜計老人死了,誰也不會知道那個朋友的墳墓在哪裏了。

再來說說主角李文秀,一個善良美麗又癡情的女子,在回疆大漠待了十年,愛上了這裏的一切,忘不了這裏的一切,可最終還是選擇了回中原,回那個已經沒有一個親人的中原,或許那裏會遇到令她傾心的英俊勇武、倜儻瀟灑的少年。如果計老人沒死,帶她回到中原後表明自己年輕男子的身份,會不會以喜劇結尾呢?自然不會,那不是本作要表達的。李文秀有太多次的機會可以除去情敵,可即便除去了又怎麼樣呢?李文秀畢竟還是一個少不經事的少女,還無法懂得少年懵懂時期的小感情與至死不渝的成熟的男女之情的差別,如果直接向蘇普表明了身份,或許會更容易從這段感情中走出來,這樣以後在中原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幸福。一個武功高強又善良美貌的妙齡少女,喜歡她的人多了去了,可她會喜歡的人,會怎麼樣呢?

限於故事的篇幅,本作主角李文秀的形象還不是太豐滿,也可能是因爲金庸先生是男子吧,以一個男性去寫女性世界,即便是金大師這樣的超級高手,我想也會有不足之處,特別是對於感情的微妙心理變化,哪能那麼容易抓住?

小說還寫了一些其他東西,比如善惡與種族、貪心的最終歸宿、固執的高昌人追求自我的可貴精神、對於大寶藏的理解等等,那也是金庸作品的美妙之處,明明寫了一件事,卻說明了那麼多的問題,實在是令人回味無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