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我們的人生,應該把這三種姿態做到極致 關於未來 關於愛情 關於孤獨

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希望能帶給你溫暖,也歡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

錯過上篇文章的讀者,可以點擊藍色標題繼續閱讀。


關於未來

迷茫不只是青春年少者的專屬名詞,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無法言說的困惑和不安。

在不斷的憧憬和停止不前與現實衝撞的檔口,我開始重新思考生而爲人的意義,爲何存在,如何生活,怎樣自處?

開始重新詮釋自己的理想,重新認清現狀,定位未來。怎麼樣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作爲一個完整的個體存在。

和大多數大學畢業的青年人一樣,我也在摸索前行的路。我有一段校園愛情,大家都憧憬的從校服到婚紗的那種愛情,我自己也認可的完滿。

從認識這個男孩兒後,我好像生活的全部意義都是爲了嫁給他。並在畢業一年後如願嫁給了他,一起回到了他成長的小縣城裏。

可是,一切並沒有我預期的那樣美好,我在婚前彷徨、焦慮、不安。

在步入婚姻生活後抑鬱,無助。我常常問自己我這是什麼了,這難道不是大家所認知的理所應當該有的結局,不是我長久以來追求的結果?可是我自己去哪了?

大家都說我們有房、有車、有穩定的工作、有公婆照顧、生活這麼順遂,還要什麼。

所有人都在告訴我,告訴我們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沒有人問過我怎麼想。我常常覺得窒息,透不過氣來,本是我們兩個人的生活,卻捆綁了一大羣人,我在拼命融入、融入,這讓我精疲力盡。

除非找到了生活的目標,否則我的一顆心恐怕永無寧日,我想這是我長時間矛盾且焦慮的所在。

訴求它不僅僅侷限於具象的看起來所謂體面的東西,房子,車子,有編制的工作……,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源於內心的富足感。而我的內心沒有種滿鮮花,倒是長滿了枯草。

直到我選擇離開,在痛到極致後,那個“本我”回來了。

這個“本我”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不再是那個精神上的乞兒,沒有對方的溫情就無法自足。

接受也並認可自我,我就是喜靜不喜鬧,喜獨處不喜交際……

不再強迫自己去成爲身邊的人認爲你該成爲的人,去考一個體制的工作,或者去養育一個孩子,像傳統給所謂“妻子”定位的那樣,“過日子”,去走別人給你的人生定好的流程。

我開始明白真正理想狀態的心是柔軟的,而非堅強的。開始明白一切本可以很純粹,不再那麼容易被紛紛擾擾的事物牽着鼻子走。

開始明白一生太短了,真的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在意無足輕重的瑣事。

人們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慾望,而不是慾望的目標。而在滿足人類的自然需要中,一切不幸不是由於貧乏,而是由於過剩。

生活簡單一點,人際簡單一點,用度簡單一點,再讓情感簡單一點,真的可以減掉很多負累。

在日本女作家有川真由美的《極簡生活》一書中瞭解到,只有化簡爲繁,才能擁有安適的心境與生活。只有把生活變得簡單一點,纔會有精力去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我們不知道未來將會如何,因爲我們都沒有預見的能力,但是你今天的樣子大抵就是你明天的樣子,我們只能立足於現在,做我們想做的,能做的。所思所想的太多,不如先把眼下的整理好。

你怎麼樣無足掛齒,重要的是你能夠怎麼樣,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爲了給自己足夠多的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沉溺於雞零狗碎難以自拔,無論對人對事請寬容一點,給惡劣情緒讓路,讓它有所歸屬。

 

所謂夢想,它不僅僅指那種卓越而偉大的東西,它可以是對自己對明天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一種能讓你保持少年感,發光的東西。比起結果,目的,更應該去享受純粹求知的樂趣,無論是對當下、未來還是生活的探索,在摸索中成長,在墜落中飛昇。

關於愛情

我的問題是,總幻想做小說裏的女主角,另一半能夠無微不至的愛護自己,既有鐵骨硬漢的不矯情,又能夠體貼入微的關注你身心的舒適度。

過分在意自己的情緒,覺得既然愛你,就該照單全收你的全部,誰讓你說愛的是我這個人,那無論我的好與壞,惡與善,你都該以不同的視角來欣賞認可,並給予我保持如此自我的鼓勵和勇氣。

試問在自己苛求這些的時候,自己又能同等程度的迴應多少,感情是平等的,比起單方面接受,給予更能帶給你愛和安全感。

在我自己的這段感情裏,我一直像是一個渴望母親關注並給予愛護的嬰兒,沒有獲得相應的訴求,就會選擇哭鬧,會不安,會失落。

這也促成了我沒有一個完整的靈魂,對方不來道歉,哄着我,就沒有辦法開心。

殊不知,正如羅素先生曾說“愛情只有當它是自由自在時,纔會葉茂花繁。認爲愛情是某種義務的思想只能置愛情於死地。只消一句話:你應當愛某個人,就足以使你對這個人恨之入骨。”

這一路上我束縛了自己,也禁錮了別人。

急於剖白自己,急切的想要去表達,告訴對方我是怎麼想的,苛求對方的瞭解、理解,並有所共鳴。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是徒勞的,表達的太多,對方會接受性麻木,倒不如遠一點再退一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不是簡單的溝通和解釋可以解決的。時間久了,你會忘了這個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只記得他帶給你的感受。

想要獲得什麼的時候,不如試着先去如此給予,你會發現一切好像變得簡單,不那麼複雜了。這整個過程中保持自己靈魂的完整獨立性是前提。 

關於孤獨

這個時代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那便是“快”,想到木心老師的那首詩《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着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緩緩的簡單的意境。

 

獨孤想必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多的感受,談論最多的話題,然而究竟孤獨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

一個人喫飯睡覺,工作,走路,晃盪,是孤獨還是清靜。身邊總是三五成羣的朋友,時不時可以聚餐,K歌,拼酒,看似熱鬧喧譁,卻讀不到各自心底的落寞與哀怨,究竟是孤獨還是幸運。

曾有一位畫家在一副畫中這樣描述孤獨--大家坐在一起,眼睛卻都盯着不同的地方,各自思索。

身邊好像不太容易有個可以聊的來的伴,大家也不會似乎附庸風雅的談人生,談理想,我們不渴求誰來理解我們,也不願花時間去了解誰,這些大約都不如翻向手機來得更簡單易得。

鮮有人會去用心的緩緩的好好去談戀愛,去維護一段感情,去花心思瞭解你說起來在乎的人。

事實上,成年後才發現獨孤纔是生活的常態,我們不必排斥這種心理效應,刻意或不自知的選擇那麼一些人進行交際捆綁,否則就覺得自己是脫離社會實際的。

我這個藍同學,嘴裏一直唸叨着生活就是腳踏實地的過日子,理想是有錢人的,跟別人相處,你不主動理人家,人家就不會去搭理你。

天天沉浸在自詡的人情世故里無法自拔,上班約同事一起打排位,下班約另一批人喫肉喝酒,聊姑娘,但凡哪天自己待在家裏了,一定是沒人約出去了,否則就來者不拒。

漸漸的他開始麻木,不知道停下來思考的意義。認定這是輕鬆自在的生活,如果你是孤獨的等於在承認你是不合羣的。可是他卻不知道真正的開心是什麼,偶爾他會告訴我。

我很同情他,同情他掙扎在這個漩渦裏無法自救,同情他通過別人的存在來定位自己的價值,同情他可能終其一生都束在這捆綁式的關係裏,永無逃離之日。

我並不是自詡孤獨是怎樣的美德,但是孤獨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甚至是生而爲人的必修課。

話題:你覺得生活的意義在於什麼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和轉發。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告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