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拿什麼傳承下去?

本來今晚是打算通過打開電視,中央五來看一場歐洲盃,先播到了中央一,正好上演《典籍裏的中國》,講述孔子的一生,認真地觀看了一個多小時。這種現代人拍攝的穿越劇,古今結合,更有感覺;文化傳承,血脈相連,觸動太多。一羣演員們精彩的演繹,穿越的劇情,穿插的片段,現場觀衆和電視機前的觀衆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崩壞,社會多有動亂,因此他潛心研究禮樂,傳播儒家思想。他的思想以“仁”爲核心,不僅影響了我國幾千年的思想文化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爲模式。孔子一生積極著書育人,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直到今天仍具有進步意義。孔子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思想史上地位很高,被後世尊爲聖人、至聖先師。

孔子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縱觀一生;3歲喪父、17歲喪母,23歲私下講學,廣收弟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子55歲,帶領衆多弟子周遊列國,去實現理想,天下歸“仁”。他們一行人周遊列國十四年,遇到兵亂,飢餓受困,顛沛流離,險些喪命;但初心不改。當兩個最愛的學生顏回和仲由先他而去,顏回是學問最好的,仲由最正直最勇敢的,孔夫子悲憤萬分。”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儒家注重四書五經、六藝。別小看孔子的這些,雖然終其一生政治抱負都沒有實現;但在禮崩樂壞的年代,要不是孔子的文化搶救工程,我們現在的人可能連祖先道術和經典的皮毛都看不到,功在千秋。文化搶救,廣收弟子,文化傳承,所以成爲了萬世師表。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到底有多重要?老子爲周朝國家圖書館長,上古道術集大成者,周王朝式微,王子朝內亂;爲了文化不斷,老子向下傳授文化。其中,老子把周朝的儒家禮樂部分傳給了孔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後來孔子的間接傳人荀子,把儒家學說發揚光大。後來荀子的兩個學生李斯和韓非子輔佐嬴政,也爲秦始皇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也只是文化傳承,重新實現中華大地大一統的一個例子而已。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以天下爲己任的士人精神,內聖外王。

後人一代人一代人讀《論語》,到了如今我們現代人讀《論語》,在字詞上的斷句、通假、解讀等方面,難免會有偏差;“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是文化底蘊就在這,每個人都會深受影響;甚至傳到了國外很多個國家,外國人也在研究,但他們終究文化理解有限。只有中國纔有傳承,出土文物、傳說、國史、州志、族譜、典籍、史書、文化等等;這些綜合起來,只有中國纔是唯一的,千年文化傳承。

中國,不只是血統純正的民族,也是千年傳統文化傳承的中國;歷史的接力棒到了我們這代人的手裏,我們要如何接住,往下跑,再傳給下一代呢?雖然《典籍裏的中國》節目中內容有些許瑕疵,但是官方自上而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還是非常值得稱讚;而作爲人民羣衆的我們,自下而上,不斷學習,去繼承、去發揚、去傳承。

不然,有一天我們的後代問我們,中國千年的傳統文化爲何沒有傳承給他們?我們要如何回答呢?你我拿什麼傳承下去呢?只是生命、財富,沒有文化?你我今生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