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剪紙趣談

據說端午節是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的日子,是上古先民們祭龍祖的節日,而且這一天也是緬懷幾千年前縱身跳入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它把天文星象與人文傳說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端午節,古有“惡五月”之稱。端午節避惡去穢、驅邪禳災的根由,源於古人“午爲陽極”,後又派生出流傳久遠的門飾風俗。端午節的剪紙與窗花不同,它的功能主要用於辟邪。


膠東的蓬萊、長島、龍口一帶農村有剪艾虎、艾兔、五毒葫蘆貼在門扇上的習俗。張貼的習俗,長島老人們說得明白:“老虎、五毒葫蘆貼在雙扇門上,艾兔貼在櫃門上。端午門上貼葫蘆,去邪、免災、保平安。


五月初一小端午先貼一扇門,待五月初五大端午時再迎着太陽貼另一扇門。同時,還要在門上掛布猴、插艾子,門坎上貼五毒蛤蟆和火鉗夾蠍子的剪紙。不僅表現“祛疫”功能,也使節日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