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12疑冢安在!賽龍舟,包糉子,果真是端午日汩羅江追殺隱喻?

農曆五月初五,是國人熟知的“端午”,它既是文化名人屈原忌日,也是楚人伍子胥的紀念日。當年吳王夫差聽信奸臣挑唆,賜死輔臣伍子胥,並將屍體投入江中。端午日,就是最古老的亡靈紀念日,世人在這一天悼念那些不安的鬼魂。

端午日,實乃夏季(午月)之開端,由於隱含兩個“五”,又稱爲“重午(五)”,炎熱的夏季已然逼近,古人云“五毒盡出”,認定是個非吉祥的日子。不知怎地,明朝以後端午竟與白蛇精關聯,蛇妖白素貞飲用雄黃酒險露本相……於是,民衆在自家門上懸掛菖蒲、艾草、石榴和胡蒜等祛邪:菖蒲葉片狀如寶劍,方士們稱其爲“水劍”,後又引申爲“蒲劍”,據說可斬妖驅魔。

知曉端午節來由,疑問也來了:千百年來,楚人爲何要在端午節賽龍舟,還包糉子呢?這種習俗會不會與當年屈原之死相關聯?倘若當年屈原之死非朝庭公佈的自殺,而是一場蓄意謀殺,那會是個什麼樣的悲慘場面呢?

多年前,著名文化學者朱大可先生曾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爲《屈原之死:踏勘在謀殺的現場》,可謂驚世駭俗一一

設想一下:當年刺客們在汨羅江上乘舟追殺,而屈原則乘坐另一小舟奪路而逃,這場水上生死角逐,最終以屈原的不幸落網而告終。御用殺手把他裝進麻袋,在捆緊了之後投入江心。隨後,政客們僞造了屈原自殺的遺書《懷沙》……

事實是:老百姓目擊了這場卑鄙的謀殺,渴望說出真相,卻又畏懼權勢,最終選擇了一種頗具象徵意味的“遊戲”一一

百姓們在屈原被害的日子和那個現場舉行祭禮,機智地用賽龍舟來隱喻當時激烈的追殺場面,用包糉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變。其中,米飯象徵他的肉體,糉葉(竹葉)象徵裝他的麻袋,糉絲象徵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糉子投入水中,則象徵着屈原遭人溺斃的真相。

在屈原“自殺”現場附近的汨羅山上,方圓兩公里內,竟然建有十二座墳冢,大多高爲五米,底部直徑爲八米,四周環植蒼松扁柏,墓前都刻有“故楚三閭大夫之墓”字樣的石碑,這就是所謂屈原十二疑冢。

數百年之後,漢朝的著名文學家賈誼被漢文帝從京城貶至長沙爲官,過湘水時寫了一篇感懷辭賦憑弔屈原,信其自殺。司馬遷將屈原自殺撰入《史記》,令後人不敢存疑。

十二疑冢安在,倘屈原果弈乃自溺而亡,當地人緣何爲保護原冢而建這麼多假墓?千古之謎,至今無解。

幾千年後,人們不忘先賢,依舊在端午日祭祀屈原,屈子何其幸也!

幾千年來,人們賽龍舟,包糉子之習俗,在中華民族文化裏被賦予闔府安康,家國情懷,豈不美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