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愁:父母情

端午節的早上,大雨滂沱,一直不曾減小。出車門打傘這幾秒鐘內,衣服都能瞬間被雨淋透。夏天的雨總是這樣的,陰沉地悶着幾天下不來雨,像和誰賭氣似的不啃不聲,實則在醞釀着大爆發。到極限後,終於憋不住了,就來一場透透的雨,澆的大地雨水橫流,不知道該流向哪裏。下水道里的水溢出向外翻滾;馬路上的積水被走路的人踏起濺起水花,所以要衝進這樣大的雨中,是需要勇氣的。這樣的雨天,剛好碰到這樣的節日,雨,也就不足爲懼了!

來到姨家,兩條大狗早就叫的震天響,前腿扒在大門的鐵桿上,嘴巴伸出門外,恨不得立馬衝上來給我們一人幾口,方能止住吼叫。然而,狗還是害怕人類的,更害怕陌生人。它的叫聲,不是恨,是懼怕,不是想要咬,而是想先聲壓人,看到這樣兇惡的一面,讓人畏懼它,對我就已經奏效達到目的了——我怕狗。其實,狗只是想提醒主人,有兩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來了,急切的叫聲是要主人趕快來處理。

我坐在車裏,看着那兩隻狗嘴不停地吼叫,有些畏懼,打開車門,喊了幾聲“姨姨”,纔看見姨冒着大雨前來開門。

姨看起來又瘦了,過了一個收莊稼的季節,臉膛曬得黑了,人就顯得瘦些了。姨父是剛從單位上回家的,在房間裏換下溼衣服後,趕忙出來招呼我們。

雨還是那麼大,兩隻狗在雨中有一聲沒一聲地叫着,只要看見我們的身影,就叫得愈加急躁。但是,姨父的一聲吆喝,兩隻狗彷彿得了命令一般,立馬閉上了狂吠的嘴,低頭附耳地蹭蹭姨父,可是當眼光再次掃到我這個陌生人時,吠叫馬上戰勝了剛纔主人的吆喝——狗是健忘的動物,但卻是最忠實的。

小時候,我們經常去姨家,暑假,寒假,姨家是我的第二個家。在姨家比在家裏好,家裏事情比較多,不幹不行,因爲看着母親那樣辛苦,實在不落忍,在姨家就不一樣了,我怎麼說也是客人。她家沒有太多的活需要我去幹,而我更樂的逍遙。

姨和姨父,他們的生活狀態很好,姨父工作勤懇誠實,心靈手巧,而且不抽菸,叫他來幹活,省下了許多煙錢,因此左鄰右舍的都喜歡他。姨也是待人熱情的主,喜歡幫忙,喫虧的事情沒少幹,鄰居們也愛和她交往。他們兩個在人際交往上是這樣的討人喜歡,在生活上也是相敬如賓,相互體諒和理解,兩個人雖然都六十多歲了,身體卻沒什麼大的問題。

我認爲這主要歸功於他們的生活,兩人的相處方式,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生活的質量。姨父牙不好,要喫軟一些飯食,姨就做飯做得軟些,給姨父做可口的飯菜,姨父的胃病就犯的少些。

姨和母親是親姊妹,但母親早在19年就去世了。我經常想起母親的生前種種,看到別人的任何一點,都能想到母親。母親的早逝就在於她飲食的問題。不擅長做飯,也不善於照顧人,和父親長達三十多年的分居生活,使她不知道如何跟退休以後的父親相處。兩人在一起,常常因爲瑣事氣咻咻地,有時候幾天也不說一句話。

父親不善表達,他在心裏有自己對母親的看法,但並不說出來,只是在心裏認爲該不該的。這樣,矛盾一日深似一日,兩人因爲種種不溝通,不理解對方,積怨頗深。父親說的母親不採納 ,母親說的父親置之不理,兩人這樣誰都不肯先低頭,先進行好好說道,直到母親的病發作,我們纔看到父親其實是在乎母親的。

父親做得一手好飯,這是常年在外地工作時練出來的。而母親對於自己沒有過高的要求,她不在乎飯菜好壞,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好。她在乎的是莊稼,從早到晚,她一心撲在莊稼上,任我們怎麼說都不行。

母親犯病暈倒後,父親背母親回到家,給我們打了電話,送去醫院。這以後,父親和母親就和解了,大概是母親自己也知道自己要先父親而去了,以前的種種都沒什麼要緊了,誰輸誰贏,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夫妻之間,若真的可以相互體諒,及時溝通,不讓誤會加深,不讓矛盾放大,相扶相攜,這一生就會順暢許多,家庭矛盾沒有了,許多事便就迎刃而解,也就沒有多少遺憾了,就像姨父和姨,姨父回家後,什麼事都做,家裏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姨樂的清閒,這一點,在表妹家裏都有所提現。一個女人,遇夫如此,絕對是好命的人。

若父親和母親也像姨家一樣,沒有分居的三十多年,沒有聚少離多的歲月,也許他們之間不是現在的樣子。我的腳和母親的腳很像,幾乎一模一樣,姨說我的命也和母親一樣的。在她們看來,有個喫鐵飯碗的老公比什麼都好,但這只是一方面,他們只看到經濟方面的寬裕,沒有看到夫妻之間的問題。

我在結婚前夕,父親一直不同意我的婚姻,他不願意我像他們一樣,常年分居,過着喪偶式的婚姻。當時我並不能理解他們,我覺得我們只要相愛,即使相隔天涯,關係也一樣的好。那時候年輕幼稚的心靈哪能想到現實對於人的考驗!

幸運的是我沒有,我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有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我們始終在一起生活,不曾分開過,我們的生活如火如荼。

父母年輕時,常年的分居生活 ,在那個年代,似乎沒什麼影響。帶孩子,種莊稼,每天忙得團團轉,哪還有心思想到別的,更何況父親憨厚老實,沒有那些從小就混跡於城市中的人那樣。他回家後就和母親坐在桌前,聽母親把家裏家外的事說個沒完,小時候的我就曾看到過好幾次。

實際的生活是現實的,隨着環境在不停地變遷,潛移默化地改變着許多事。誰能想到三十年後父母會不能好好相處,總因爲雞毛蒜皮的事嘔閒氣,其實不過就是幾句話的事,對方的想法瞭解清楚就可以了,可兩人就這麼擰着,誰也不肯多說一句話。

如果他們早點想到,自己都不再年輕了,在一起的日子是過一天少一天了,可能也會促膝長談,說出一番肺腑之言,那些所謂的矛盾,便不能成爲阻礙兩人相處的絆腳石。

處在婚姻圍城中,人們總說相守容易,相處太難,誰說不是呢?放下所謂的自尊,珍惜對方,活在當下,不留遺憾,纔是正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