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初識一百七二



其一百七二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國賊者。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次忠也;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國賊也。若周公之於成王也,可謂大忠矣;若管仲之於桓公,可謂次忠矣;若子胥之於夫差,可謂下忠矣;若曹觸龍之於紂者,可謂國賊矣。

有言:所謂忠者,非忠於個人也,一個人忠於信仰,忠於制度,忠於利益,忠於本能,是爲小忠。而君王是制度、利益集團和天下的代表,所以能夠將制度利益和社會利益加於君王自我利益和君王集團利益之上,就是真正的大忠。而能夠將信仰的力量加於其他利益之上,則是理想主義,或者是宗教。理想主義並不是不好,但是隻有當理想與現實能夠緊密結合並交相輝映時,理想主義纔是看得到、摸得着、可實現的理想主義。

所以,消滅國賊,在小忠的基礎上慢慢成長爲大忠,直至實現信仰中美好的理想境界,也是行善的途徑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