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也是一種學習方式

工作時間長了,總想找點樂趣。

於是,我就盯上了羣經之首的《易經》。雖然知道《易經》這本書,但是我對於這本書還是一知半解。

我在學習《易經》之前,我就想知道別人是怎麼定義這本書的。

起初,我在看《易經》的時候,很不願意說自己看的什麼書。因爲我知道,只要我說出書名,大家就會問你會算命嗎?

這個問題本身不難回答,可是在問這個問題的人眼裏,我就是一個算命。

難道我看《易經》,就只是爲了算命?顯然不是。無論別人說什麼,我總是從理性的角度看待這本書,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什麼啓示。

隨着時間的推移,也聽了很多人對於《易經》的看法。我卻對其中一種態度非常的認可。

那就是把《易經》當成一種遊戲,而我們要認真的對待這個遊戲。不但認真對待,還要在玩味的過程中有所獲得。

這是一種態度,同時我在當下非常認同這種觀點。

而我認可這種觀點原因有三:第一種就是一部分人對於易經的認識太過於迷信。而過於迷信,則會導致我們誤解《易經》這本書,因此就會片面的看待這本書。

第二種就是它說什麼都是對的,其中的占卜也是《易經》的一種功能。可是太多人太過執迷於《易經》卜卦結果。很容易陷入宿命論的結局。

第三種就是《易經》本身不會產生價值,產生價值的是你與《易經》這本書的互動。你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他就會給你什麼樣的結果。而這裏的易經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對於《易經》我有我的相處之道,那就是一個字“順”。這也是我對所有典籍的統一標準。如果不順,即使說的再好,我也不會採納。

就如中醫理論中所說的一樣“不通則痛”。不通則痛就是一種病態。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我覺得不通順,那就是理解出現了問題。

而今天我就閒無事卜了一卦,卦名爲“困”。

在卜卦之前,我心中的疑惑就是我周圍的人從過去到未來,究竟會怎什麼?

這個卦象也說明了一個現狀,那就是我周圍的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困局。

孔子說:“困卦德之辨也”。我們在困苦的時候就能提現一個人德性。

我們遇到問題我們考慮的不是怎麼做,而是爲什麼做。

而在這個過程中,重要不是怎麼做,而是怎麼選。

我們選擇很重要,就像我們態度一樣。如果從一開始錯了,那就相當於南轅北轍。

這個卦象不僅僅是周圍人的現象,同樣也是我的現象。

我寫文章就想得到大家認可,可是困卦卻告訴我,你無論說什麼別人也不會相信你。因爲這是由於你的位置所定。

因此爲什麼做,就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就把它當做一種遊戲,滿足自己的樂趣,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