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書,讓你擁有“反脆弱”體質

昨天跟大家聊到不確定性,感覺說的太淺顯了。

今天關於不確定性這個話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這本書是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也是當代最傑出的思想家塔勒布所寫的一本書,並且他將這本書視爲畢生的傑作。

其實我們的人生中,是沒有辦法規避不確定性的,甚至可以說,這個世界的常態就是:經常出現波動和不確定。

所以如何更好的面對不確定,這本書會給我們些許的啓示。

關於爲什麼寫這本書,塔勒布認爲,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就像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對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樣,要利用他們,而不是躲避它們。

我們要成爲火,渴望得到風的吹拂。

2

在這本書中,塔勒布引用神話來類比事物的三種特性。

脆弱性:用一根馬鬃吊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看似一切平靜,但難以抵抗任何風險,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殺死達摩克利斯;

強韌性:鳳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樣的姿態出現,堪稱打不死的小強;

反脆弱性:九頭蛇,每砍掉一個頭,會新長出兩個頭,比原來更加強大。

簡單來說,反脆弱就是能夠在突如其來的變化衝擊下獲益的能力。

反脆弱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事情,解決我們不瞭解的問題。

我們都應該在電視劇上,看到過心理學上的一個詞“應激性創傷障礙”。

面對創傷,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爲,創傷過後可能會產生兩種結果:

一是患上創傷後精神緊張,俗稱 PTSD ,是指人們在遭遇重大創傷之後產生的一種精神疾病,具體表現有焦慮、易怒、過度警覺、抑鬱等等,嚴重者還可能自殺。

另一種是,恢復到創傷出現前的狀態,也就是不再受創傷的困擾和影響,徹底恢復到創傷發生前的正常狀態。

但事實上,除了以上兩種結果外,還存在着第三種可能,即“創傷後成長”。

“創傷後成長”這個概念是1995年兩位心理學家提出的,經過研究,他們認爲創傷會給人帶來的具體成長有三個方面:

1. 自己比想象中更加強大,自我效能和價值感也獲得了提升

2. 變成一個更有關懷的人,與他人形成更穩固的關係

3. 找到更多生命的意義,發現更多可能性

而那些在創傷之後,獲得“創傷後成長”的人就是這裏所說的第三種人——從波動和不確定性中獲得成長的人,因此具有“反脆弱”性。

3

去年我在混沌大學,聽楊天真講的《建立個人品牌,做自己的經紀人》這個課程。

在這個課程裏,她講到要如何面對危機這個話題,她的應對態度其實就很具有“反脆弱性”。

危機,是危也是機。

遇到危機不可怕,你遇到危機之後的態度纔是最有價值的。

你要把它當做危,希望它趕快過去,以後敬而遠之,還是把它當做機會,想辦法怎麼通過它來成爲新的機會,讓自己獲得成長。

達爾文在他那部聞名於世的《進化論》中的有句名言: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

所以當我們不斷去尋求穩定的時候,得到的不過是表面的穩定,這反而更脆弱。

而當我們開始擁抱生命的變化、波動,與不確定性的時候,反而能夠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她的著作《努力的意義》這本書中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 和“固定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在危機中尋找機會,獲取成長。而固定型思維的人會不願意改變,更傾向於迴避調整與失敗。

其實,每個人都有改變的潛力,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

如果你能真正擁有“成長型心智”,那每一次你遇到的挫折和混亂,都能成爲你從中學習的源泉,成爲促使你不斷進化的動力,讓你越來越強,這就是“反脆弱”性。

所以我們還是要做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哇,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變化。

4

哲學家羅素曾說過一句話:

人生就像條河,有時候河身狹窄,夾在兩岸之間,河水奔騰咆哮,流過巨石,飛下懸崖。

可是一旦過去,河面逐漸展寬,兩岸離得越來越遠,河水也流得較爲平緩,最後流進大海,與海水渾然一體。

我們無法預測不確定性,也無法規避,但我們可以直面它,甚至從中獲得成長,熬過去了又是另一番天地。

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有空可以好好去看看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