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祖孫“吵架”引發的反思


早上,小凡在喫早餐的時候,不知道什麼緣由,突然說了一句:“我覺得奶奶不好。”

正在衛生間的婆婆聽到了,衝出來生氣地說:“你說什麼?奶奶不好?奶奶哪裏不好了?”

“奶奶就是不好,整天剪小可的頭髮,小可是女孩子,都沒有扎過頭髮。”

“好,以後我再也不給小可剪頭髮了。”

“奶奶給小可剪頭髮,是想小可涼快點,小可還小,還不會打理自己的頭髮。”我給小凡解釋到。

“反正我就是覺得奶奶不好。”小凡不知咋的,非要總說這些莫名其妙的話。

“你再說奶奶不好?你這沒良心的,奶奶天天早上起來給你做早餐,你說奶奶不好,奶奶走了,看誰帶你。”

“走就走唄,我不用人帶。”小凡不甘示弱。

“小凡,不可以跟奶奶這樣說話。”我瞪了小凡一眼,嚴肅地說到。

“奶奶到哪兒沒有飯喫?你以爲奶奶留在這裏是爲了什麼?啊?你這沒良心的,這麼說奶奶,學校裏沒有教你怎麼尊老嗎?你上學都上到哪兒去了?”婆婆越說越生氣。

我在中間尷尬極了,有點兒不知所措,就像凡爸和婆婆吵架的時候,我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面對爭端更是不知道改說些什麼。心情挺複雜的,一方面覺得婆婆有點小題大做了,和一個小孩子那麼認真較勁幹嘛呢?另一方面也覺得兒子不對,不應該這樣和奶奶說話,但又覺得不應該剝奪他發表意見的自由,我不想那麼簡單粗暴地去教育他。

我沒有嚴厲地批評小凡,也沒有寬慰婆婆,而是催小凡快點喫,出門上學上班的時間到了。

在路上,我指出小凡剛纔的錯誤,然後問他爲什麼不喜歡奶奶?爲什麼要那樣和奶奶說話?

小凡說:“我就是不喜歡奶奶,覺得她好煩啊!整天說說說,說個不停,什麼都要管,煩死人了。”

婆婆性格有些強勢,確實是愛嘮叨,什麼都要管管,特別是逼着小凡喫那些他不喜歡喫的飯菜,小凡每次都強烈地反抗,現在孩子的自主意識都很強,難以簡單粗暴地逼迫他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奶奶管你,也是爲了你好啊!你看奶奶每天那麼早起來給你做早餐喫,賣菜做飯,還要帶你和小可,奶奶也很辛苦的,我們要懂得感恩。你那樣說奶奶,奶奶心裏肯定很難過的。”

“哎呀,知道了,老媽!”小凡不耐煩地敷衍我,也不知道他到底聽進去多少。

到了公司,我還在想着早上的事情,反思着自己的所作所爲,覺得自己早上那樣的處理方式不對,我不應該那樣“袖手旁觀”,無論怎樣都應該去打壓兒子,當場就要教育他怎樣去尊重長輩,而不是縱容他和婆婆對着幹。婆婆心裏一定很失望,覺得就是因爲我的不作爲,不管教,孫子纔敢那樣對她說話。

子不教,父母之過啊!

從這件事,我也看到了自己性格中懦弱的一面——怕事,害怕捲入爭端,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討好型人格,誰也不想得罪,優柔寡斷,考慮得太多,反而無法很快做出正確的是非判斷,當時不作爲,過後又後悔,本應該這樣那樣做的,可就是什麼也沒做。

育兒先育己,經由孩子,尋找自己身上的問題,一點點覺察、感知、改善吧,做好自己,再去引導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

晚上回家,就帶着小凡去給奶奶道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