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累,但別討厭自己。

前幾天,有人在知乎給我發消息,說:畢業兩年了,感覺自己還是什麼都做不好,也沒什麼能力,好討厭自己怎麼辦。

我回她,你是因爲覺得別人不喜歡你所以討厭自己,還是真的自己討厭自己呢?

她回: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前幾天工作的時候,領導說我怎麼連這點事都做不好,覺得自己很沒有底氣,也很差。

我回她:決定你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認爲自己是誰。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鏡像自我”

我們總是以別人怎麼看我,爲鏡子來認識自己。

我們根據自己出現在他人面前的樣子來感知自我。

但外界這面鏡子並不是你,你應該看的是那個反射後的自己。

說來,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從未接受過社會評價的白紙,當然不可能討厭自己。

但當步入社會化後,我們有了更深層的社交關係,受到更多社會評價。

當被更多社會規則尤其是不合理的社會規則,所比較和捆綁的時候,便開始不喜歡自己了。

步入社會化後,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一個複雜的系統裏。

我們被環境、被外界評價影響、塑造,並持續承受着多種規則的制約和影響。

多元意味着複雜,複雜就意味着要篩選。

你需要知道自己應該在意誰的感受,在意誰的評價。

想想看,外界環境、聲音、評價是什麼?

是一個個雜亂的信息,信息要經過篩選,才知道哪些有用。

當你全盤接受所有信息的時候,就無法形成真正的自我,會受到錯誤的誤導和影響。

所以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與外界碰撞、篩選的過程。

在與外界的碰撞中,你通過學習不斷地去驗證這些信息,你纔會知道自己的利器是什麼。

發掘自己利器的過程中,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且接納它,與它和好相處。

當這個過程完成了,你的自我評價體系建立了,你纔會認識到真正的自己。

那時候,無論是別人的讚揚還是貶低,你都知道,這並不是我。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你纔不會把這個評價的標籤捆綁在自己身上。

因爲你不在意,因爲這些評價影響不了你。

就像富蘭克林說的: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極其堅硬:鋼鐵、鑽石、以及認識自我。

在這之前,在你的自我評價體系還未建立起來的時候,你會被外界的評價影響,會焦慮,會不喜歡自己。

但儘管去反駁,去碰撞,去學習、去思考,直到鏡子裏出現的是真正的自己。

有時一個人自認不完整,只是“他還年輕”。

我們都是由不完整在尋找自我完整的過程:最初的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鬥爭,直到最後,自我和平,自我調節,這就是我們整個的人生。

所以,雖然很累,但別討厭自己,你只是還在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