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兩年虧損50億、上市難解盈利困局,紅海市場求突圍

作者 | 洪七公

來源 | 鐳射財經(ID:leishecaijing)

近日,叮咚買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擬以“DDL”爲股票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一季度,叮咚買菜營收分別爲38.8億元、113.36億元和38.02億元,淨虧損爲18.73億元、31.77億元、13.85億元,GMV爲47.097億元、130.322億元、43.035億元。

在衝刺“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同時,長期存在的規模盈利之痛,面臨盈利模式不清晰的變現難題,以及生鮮電商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的現實,讓這家多輪融資後仍需上市“補血”的企業走到外界的聚光燈下。

如何平衡好規模與盈利的關係,維護新老用戶對於平臺的信任與支持,在市場競爭中成功突圍並拔得頭籌,都是叮咚買菜要回答的問題。

一年虧損3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叮咚買菜的母公司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線上生鮮配送平臺叮咚買菜於2017年5月正式上線,以前置倉模式爲經營特色。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咚買菜已在29個城市建立了超過950個前置倉。

一方面,前置倉保證生鮮商品質量,對於周邊社區滲透率高,能夠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帶動新客戶下單。

招股書顯示,2021年一季度,叮咚買菜平均每月交易用戶690萬,22%爲叮咚會員老用戶,貢獻當季GMV近半,平均每用戶月均單量6.7次。

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認爲,復購率是業績增長的關鍵點。

得益於此,叮咚買菜GMV從2017年的7.41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0.322億元,複合增長率319.2%。

另一方面,前置倉需要高投入,對於資金鍊要求高,同時,考驗企業精細化運營能力。

2019年至2020年,叮咚買菜包括倉庫租金、配送員工資等在內的履約成本分別爲19.369億元、40.442億元,營收佔比49.9%、35.7%。

隨着規模的逐漸增長,盈利難一直是困擾叮咚買菜的問題所在。根據招股書,每日優鮮2019年至2021年一季度淨虧損分別爲18.73億元、31.77億元、13.85億元。

賬面資金有限、亟待IPO“輸血”

企查查顯示,叮咚買菜已完成了10輪融資,接連多輪融資爲其補充了彈藥。

其中,僅2018年叮咚買菜就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資本、達晨財智、紅星美凱龍、紅杉資本等。今年以來,叮咚買菜完成2輪新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10.3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叮咚買菜累計籌資金額達96.19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分別爲16.76億元、36.57億元、42.86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爲9.39億元、13.76億元、44.09億元。

按照2020年全年虧損超31億元的燒錢速度計算,叮咚買菜當前賬面資金僅夠支撐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在此背景下,加快上市步伐,獲得新的資金來源,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就顯得尤爲必要了。

叮咚買菜表示,募集到的資金將被用於提高現有市場的滲透率和拓展新市場、投資上游採購能力、投資技術和供應鏈系統,以及一般的公司目標和營運資本。

生鮮電商賽道競爭後勁不足

隨着衆多實力對手的湧入,叮咚買菜所處的生鮮電商賽道的競爭日趨激烈。

艾瑞發佈的《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生鮮電商作爲電商品類中的後起之秀,衆多資本巨頭紛紛進入生鮮電商行業。當下前置倉、店倉一體化、O2O平臺、社區團購等多種新型生鮮電商模式共存。

其中,前置倉模式以叮咚買菜爲主,店倉一體化模式以盒馬爲主,後者曾在2018年嘗試前置倉模式,盒馬掌門人侯毅認爲,“前置倉模式不是未來生鮮電商的終極業態”。

值得注意的是,捨棄前置倉模式,轉向店倉一體化後,盒馬業績持續向好。

去年9月,盒馬CEO侯毅表示,盒馬在北京和上海兩個區域的門店已經實現全面盈利,其中線上佔比超過75%,預計明年可以達到90%。

此外,主打“預售+次日達+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儘管在配送時效上略有不足,但在流量、成本、現金流、生鮮損耗等方面對前置倉模式造成直接打擊,

相較於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這些有技術、有流量、有資金優勢的互聯網巨頭,叮咚買菜亟待調整戰鬥姿勢,提升生鮮標準化能力和供應鏈能力,形成超過臨界點後的規模效應,在社區零售這個快速發展、需求多樣的行業中持續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