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貧窮不僅是缺錢,缺的是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離發工資還有幾天,單位裏的年輕人就開始哭窮了,還有好多新詞:月光族,喫土族,剁手族。當然,他們都不是真正的窮人,在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中,“窮人”基本被定義爲喫不飽飯的人。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著的《貧窮的本質》,探討了關於窮人爲什麼會一直窮的問題,從本質上爲扶貧工作者和希望脫貧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導。

兩位作者都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曾獲印孚瑟斯獎,埃斯特·迪弗洛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爲“八大傑出經濟學家”之一。他們合著的這本《貧窮的本質》一書,也獲得了《金融時報》——高盛2011年度最佳商業圖書。

中國人大部分都能喫飽飯的日子並不長,直到2020年才實現了全部消除貧困,實現小康的目標。在我小的時候,已經可以喫飽飯了,雖然喫的簡單,大部分還是以粗糧爲主,但沒有捱過餓的經歷。

父親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當時他還在上大學,正是能喫的年紀。父親說當時他們的糧食、油、副食都是限量的,大學生的補貼還要多些,就這樣他還是常常喫不飽。食堂的伙食最多的就是大白菜煮的湯就饅頭,一點兒油水都沒有,他總是在懷疑真的喫過飯了嗎?

奶奶常說的一句話是:半大小子,喫死老子。有6個兒子的奶奶對此該是感受多深啊!還好,能幹的奶奶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們從那場災難中挺了過來。

對於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來說,捱餓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所以當社會問題得到了改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然而《貧窮的本質》的作者說,那些陷入“貧窮陷阱”的國家,窮人變得越來越窮,而富人則變得越來越富,喫得越來越好,身體也越來越強壯,從而變得更加富有。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還有貧窮國家之所以貧窮,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往往都氣候炎熱、土地貧瘠、瘧疾肆虐、四周被陸地所包圍。就算是接受了資助,卻因爲貧窮,無法支付投資回報——這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謂的“貧窮陷阱”。

書中還探討了關於援助的話題,擺脫貧困可以靠援助嗎?我對這個問題是有些切身體會的。因爲政策原因,我要幫助一家貧困戶脫貧致富,我成爲他家的城裏親戚。

我親戚的貧困有一部分和環境有關。他生活的地方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乾旱、缺水,沒有可以增加收入的經濟來源。但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不願意離開村子出去工作,而且他好喝酒。

剛和我結親的時候,他用各種理由向我借錢:爸爸病了,要買化肥,村裏美化環境,要搭葡萄架……等等。但是我也不能有求必應,對他的援助要經過報備和評估。

《貧窮的本質》中說:援助的弊大於利,援助使人們停止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腐蝕地方機構並削弱其作用,導致一些援助機構形同虛設。我終於明白,這就是要求我們不能無原則援助的主要原因吧。

作者說,對於貧窮國家來說,最好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只要有自由市場和恰當的獎勵機制,人們就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國人或自己政府的施捨。

因爲貧窮並不僅僅意味着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通過緩解特定問題使窮人脫貧,才能讓他們走上一條致富及投資的良性循環之路。

我的親戚就是在工作隊和村裏的幫助下,去到縣城裏學習蓋房子的技能,還去做摘棉花這樣的季節工。他的妻子成爲村裏的護林員,家裏還栽種了紅棗樹和核桃樹,上學的孩子享受免費教育。

現在,他家已經擺脫了貧困,生活順利。我親戚的妻子常常拍孩子玩耍的視頻發到抖音上給我看,我爲他們點贊和祝福。他們正在致富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