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詩人是靈魂的獻祭者

【九洲詩詞】

六位簡友的詩歌,點擊原文標題閱讀

原文:《媽媽》

作者:吉克布

花了一些時間讀完,真的非常感動。與其說這是一首詩,不如當做給媽媽的私信,信的長度與媽媽的一生等長,溫度與媽媽的懷抱同溫,情感隨着對媽媽的思念沉沉浮浮。

我也一直叫我的母親爲媽媽(不習慣叫一個字-媽),至今改不了。作者在詩中全程稱呼母親都作媽媽,很親切。

媽媽是一個溫暖的姓名,她十月懷胎含辛茹苦,她織衣做飯無微不至,她風來雨去默默承受,她漸漸老去青絲白髮......

我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媽媽的依戀和思念,在曾經那些相處的日子裏,一生的幸福和美好聚集在一起,留下了最溫暖的記憶。當媽媽漸漸遠去,往事浮現眼前,我們讀到了這首詩,對媽媽的懷念之歌。

第一節沿着自己年少的成長路程,將媽媽的音容恩情一路播撒。這是最美好的記憶,也是時過境遷最痛徹的記憶。用最平白最細膩的語言,寫下了最濃烈的情感。在一個遙遠的午後,媽媽爲“我”梳髮成了情感上最深切的表達,也成爲對媽媽印象的永恆定格。

第二節,講出了離開媽媽身邊後獨自面對生活的沉重。那些被寵愛的歲月遠去,自己終究被生活傷害,被命運絆倒。迷茫中,媽媽時常出現在心中。幸與不幸之間,就是對媽媽的無限思念。這裏也從側面刻畫一些對現實的清醒透視,以及悲憫。

第三節在對現實的素描下寫出了媽媽的樸素偉大。有一些愧疚,有一些無奈,更多的是對媽媽存在的頌歌。媽媽是勇敢的媽媽,是堅強的媽媽,擔負自己一生風霜。做媽媽曾經做過的事,彷彿在時光倒流中與年輕時的媽媽相遇......

第四節終究走進了關於生老病死的宿命,這是我們最不願意面對的。在細碎、密集,如玻璃般碎裂的語言中,生命的豐美彷彿轉瞬即逝,營造的壓抑又痛切的氛圍讓人情同此心。

第五節,在生活的泥沼之中,“我”彷彿也獲得了媽媽的勇敢,面對生活的灰色、不盡如人意,“我”又留起了長髮,堅強出發。這是對媽媽最好的告慰吧......

全詩語言透徹,沒有一絲矯造,情感流淌自然,“媽媽,我想念那個遙遠的午後/你爲我梳髮”成了思念媽媽最後的絕唱,如迴音般迴盪在詩歌的大山裏,迴盪在作者的生命中,如河水般流淌,清澈而幽靜。

很有穿透力,飽含感情的一組作品。

原文:《海上狂歡》

作者:燦爛的七

短詩一首,對意像的把控讓人舒服。看得出也是一個海子的詩迷,語言表達的轉折與延伸頗有一番味道。

將無眠的夜看做海上的夜,無眠對應海上。人在無眠的夜裏,心思總會放飛。看着天空的月亮,李太白“舉頭望明月”的鄉愁、蘇東坡“千里共嬋娟”的深情思念、海子對海上明月的幻想都是我們詩意氛圍中的常態。

海上的一切狂歡來自夜晚的幽思,海上的狂歡也是無眠之夜內心情感的翻騰。

通過表象聯想到不相關的事物(意像),意像之外又有歷史情感的加持,並用文字將其與內心情感關聯起來、抒發出來,功力紮實。

原文:《葬•心》

作者:90後魏辰

讀了魏辰的《葬夢》《葬心》《葬身》生命三部曲,我爲你內心對於創作的自我超脫祝賀,爲你思想之花的綻放喝彩。

我們活着會充滿各種好奇,會探尋生活的真意,會迷惑生命的無常,會扣問靈魂的虛無......

對於這些很難獲得普遍答案的問題,詩歌是很好的解藥,能暫時或者階段性地緩解來自對世界、內心困惑的疼痛。魏爾蘭服下了,海子服下了,許許多多內心迷惑的詩人服下了,魏辰也服下了自制的解藥。

這一路走來註定是灰色的、孤獨的,但也是驕傲的、綻放着色彩的。

《葬夢》,每個人成長的第一站就是夢之站,當我們有了夢,人生的列車才正式開始啓動。在漫長的旅途中,我們歷經風雨,踏遍坎坷,最終卻發現夢依舊是夢,人間的荒蕪、俗世的骯髒讓夢徹底破碎,我們都是一羣被夢帶上枷鎖的時光囚徒,穿梭在泥濘人間,難以抵達。你或許是在這樣的迷霧中渴望在時光的錯層中迴歸生命最初的模樣,赤裸卻清白,也在這樣的迷霧中幻想千百年後人們面對自己沉默空白的墓碑有所感念。對於夢想的遙不可及以及接近時發現的虛空,靈魂永遠是接受拷問者。

《葬心》,時間虛無,落日傾斜,讓你想到了生活的縮影和天堂的入口,在現實和嚮往之間,你開始像鐘擺一般左右搖晃。“引燃的玫瑰”“劣跡斑斑的諾言”——關於愛情或者精神的生存,已經如同古老的祭祀、巨鯨的啼哭,成爲最疼痛的印記。曾經的遠大抱負和追逐的自由、曾經的遠方都已被生活摁進寧靜的墳墓,墓碑空空,心卻依舊難以解脫。

《葬身》,可以看做是對生活失望後的對抗或者對這種生活的訣別。從“自由雀躍的喜鵲”化身“禿鷹”,是對生命的深切體驗,切膚之痛。是希望由鮮活走向衰敗,從某個角度看也是新生的開始,與“世間薄涼的深淵”說再見。

這些灰色的意向和情感延伸,讓我想到了頹廢派的詩歌主張,從病態的人類情感中以及與愛情、生死有關的主題中去尋求創作靈感。在平凡的現實中突然讀到這些文字,我也被驚了一下。我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世間薄涼、愛情逝去、失意惆悵?能確定的是你的確久久懷抱一些疼痛的的過往難以放下,你也想放下,所以找到詩歌作爲致辭,希望你能獲得久違的一些美好,擁抱這雖然破爛不堪但依舊美好叢生的人世。

原文:《一頁》

作者:吳子寒

人過三十,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的公平到底存不存在。

我看到過有的人命中順風順水一路高歌,我也看到過有的人拼命努力越活越難,有的人一蹶不振頹廢度日。

作者的這首詩我解讀爲面對不公或者被生活孤立時的精神取向,一種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人如紙,一生可以印滿鉛跡一字千金,也可能埋沒角落默默無聞。命運更如紙,包含被遺落的可能。

這個世界不是有靈魂的伯樂,不會主動去挖掘每一顆金子。我們唯有保持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熱情,才能不留遺憾。

詩中的這頁紙被遺落在書本之外,裝幀的遠去意味着機會或者理想的遠去。然而縱使如是,這張紙依舊是完整的一張紙,我們的生命、生活依舊充滿希望,依舊可以書寫、探索,甚至抵達藝術(理想、價值)。我們不能因此失去方向迷失自己,我們依舊真實地活着,不在夢裏。

命運在舛途中顛簸,我們只有通過主動的努力,才能實現或偉大或默默無聞的人生價值。正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當然,這首詩歌還可以從詩人悲憫之心的角度去理解。看到一頁紙(一個人或一羣人)被偏頗對待,詩人依舊承認和支持他們本身的存在價值和發光的地方。他們依舊是這個世界無法省略的美好組成。

原文:《關於憂傷的話》

作者:千里萬里心裏夢裏i

詩歌與悲傷是鄰居,他們時常結伴而行。但他們都是真實的,沒有情感上的自我修飾。作者在詩歌寫作關乎悲傷的問題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自古文人寂寥、悲秋。悲傷對於詩歌而言是不幸遭遇之下情感的加持,往往帶給詩歌更多的藝術氛圍和情懷展現。

悲傷的情愫來自於生活的體驗,不是隨時能夠生長的。如果不是遭遇黑暗到了一定程度,悲傷是不能夠稱之爲悲傷的,充其量爲愁緒。

悲傷的高層次即爲痛苦、絕望。以悲傷-絕望爲情感基礎創作的詩歌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懷以悲憫之心丈量人間疾苦,一類是以傾訴內心或療傷自身遭遇。

在作者看來生在和平中的我們,會有情感上的痛苦,但更多時候這種痛苦是短暫的、貧弱的,不足以撐起詩歌的光芒。將淺層次或者狹隘的悲傷填充進詩歌,更多意義上僅僅是一場文字遊戲。你的悲傷很快消散,承載你悲傷的文字卻還在,這對於詩歌寫作本身有些滑稽和尷尬。所以,不要輕言痛苦,不要輕言絕望,我們承載不起,詩歌也承載不起。

能用悲傷賦予詩歌生命的詩人,是世間爲數不多的靈魂獻祭者。

原文:《棲息着的蒲公英》

作者:雨路lulu

富於想象的一首作品。讀完彷彿這棵蒲公英是有思想的有靈魂的。當然這是你賦予它們的。

很多時候,我們進行創作時如果如這般換位(或者換個角度)思考,獲得的思想、文字就會有不一樣的光芒。

表層看是把蒲公英的一生進行擬人化抒寫,進一步呈現的是自己對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渴望。正面的蒲公英,反面的自己。

書寫下很多事物都是沒有關聯的,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在意像的串聯下,形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

筆下的世界是充滿希望、愛與溫暖、自由的,現實則會帶來更多桎梏和失望。以自我爲中心永遠是幸福的,一旦雙腳踩上大地,世界就開始搖晃......

意像太多有時會給寫作、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這首作品控制有度,過渡和關聯都比較順暢自然。

九洲芳文

簡書現代詩伯樂收稿專題·詩箋

已推薦的詩歌彙集專題·新詩精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