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赞赏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文/扬蹄

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心理老师赖丹凤说过这么一句话,“越是经常被夸的孩子,越会主动寻找自己的漏洞,反省自己的过失;越是经常被‘教育’的孩子,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以管教。”

我觉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感同身受。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好像父母当真没有在外人面前说过我任何不是,即使做错了,也是事后与我交谈。因此,我爸妈的同事——那些从小看到我长大的叔叔阿姨都对我的印象特别好,总夸我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自己呢?有时候我的确会对那些言过其实的赞美感到心虚,一边嘴上说着“哪里哪里”“没有没有”,一边心里暗暗下决心,想让将来的自己配得上他们嘴里的夸奖,反思自己实际状态和他们所期望的样子还差多少,并不断努力着。

在阅读前,我以为自己的成长的环境算是不错的!在我孩提时,父母都挺尊重我,给我一个自信的成长氛围。阅读后,我才明白我成长环境的赞赏和书中所介绍的赞赏不太一样。书中的小技巧会更好!也很容易上手。

我们为什么要赞赏孩子?

答: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正如《自尊心理学》所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自己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既然赞赏这么重要,那赞赏会不会隐藏什么问题?

答:赞赏除了让人感觉不错外,还可能会让被赞赏的人产生怀疑、会导致否认、会带来压力、会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弱项、会引起焦虑、会干扰他们的行动、会感觉被控制……

如何进行有益的赞赏呢?书中给了这三点小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叫做‘有条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包括我的成长经历),父母会习惯性用“评价性赞赏”,如“你是个好孩子”“你真体贴人”“太棒了”“真好”…这样的词汇。很少用“描述性赞赏”——描述所看到的和感受。其实,当成年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孩子会感受到对方是真正在看、在听、在注意的,然后会情不自禁地自己赞赏自己。所有这些描述性评价,都是孩子在今后受到挫折、困惑的时候,给他安慰和鼓励,也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而不是简单地今天评价为“好孩子”,明天有人可能对他评价为“坏孩子”。

尤其是在描述性赞赏后增加一个总结词!会比单纯满足孩子欲望会好得多。若是满足孩子欲望,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孩子只会在得到奖赏的瞬间觉得很高兴。若赞赏有一个总结词,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高兴。而且,从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的描述,孩子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

正确地赞赏孩子,不仅仅是给予他们爱和鼓励的成长环境,也不仅仅是希望他们对世界怀有赤诚天真的热爱,而是要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加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建立正面且真实的自我形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