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榮強亂彈《論語》學而篇14:敏於事而慎於言

文/樊榮強

《論語·學而第一》第14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

這句話孔子在說什麼呢?也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成爲一個君子?從講話立題的角度來講,這是在講怎麼辦。孔子給我們提出了四條建議。

前面兩條是“不要”,後面兩條是“要”。大家記住,講怎麼辦就是在告訴別人“要怎麼樣”和“不要怎麼樣”。我們看看孔子是怎麼講的。

君子就是聰明又有道德的人。第一條“君子食無求飽”,就是作爲君子不要整天想着喫飽肚子。爲什麼呢?因爲你整天追求“飽”的話,飽食終日,飽暖思淫慾,都不是好詞兒。如果一個人整天只想解決肚子問題,就不會有更高尚的追求,就不算什麼君子。我們君子要講安貧樂道。當然也不能走極端,好像君子就只能餓肚子。歷史上確實也有許多追求做君子的文人喫不起飯,餓得瘦骨嶙峋。這是第一個“不要”——不要追求飽食終日。

第二條“居無求安”,居就是居住。我們經常講衣食住行,就裏就包括了食與住。安指的是安逸、安定,有的時候,顛沛流離,那是我們在追求正道,就像孔子晚年的時候周遊列國,條件是多麼的艱苦。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你爲了追求正道而顛沛流離,居無求安,那也是正常的,正當的。這是第二個“不要”——不要追求居住的安逸。

第三條“敏事於而慎於言”,這是在講“要”,要勤勉地做事情。這裏的敏就是勤勉、勤快的意思。而就是進一步要求,慎於言就是謹慎地說話。這裏要特別提示一下,孔子在另一個地方用了另外一個詞——敏於事,訥於言。訥就是這個嘴不利索,說話看上去傻傻的。這只是一個形容詞,不是真傻,準確來講應該是慎於言,是說話比較謹慎,而不是嘴笨,口才不好。我認爲君子不應該是口才不好的人,而應該是勤勉做事而且善於說話,但是不是張嘴隨便亂說。曾經有人問我,樊老師,某人整天嘰哩哇啦地講話,是不是口才很好?我說不是的。真正口才好是該說的他說,不該說的他就不說。整天張嘴亂說,好像挺能說,其實不能叫口才好。口才好是指你有能力說,但是又“慎於言”,有時候可以表現得木訥一點,傻一點,那纔是聰明。

第四條“就有道而正焉”是第二個“要”,就是我們要去接近那些有道之人。什麼是有道之人?就是高人、賢人、很厲害的人,去靠近他們,向他們學習。學什麼?學他們的道,就是求道,希望自己得道。靠近他們、學習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正”,糾正自己,改正自己,提升自己。“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兩句話是連起來的。大家注意,這裏講的“好學”不僅僅是喜歡看書,而是指修煉、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好學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行爲,它要達到的結果是有教養。

總結一下,這段話是孔子告訴我們,想成爲一個君子該怎麼辦呢?他提出了兩個“不要”和兩個“要”。不過我們換一個角度就會發現,孔子其實是分別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怎麼辦的建議。第一是在生活上,要做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第二是在工作上,要做到“敏於事而慎於言”。第三是在學習上,要做到“就有道而正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