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執念

兩週未回老家了,此日回,正值枝繁葉茂時。

不熱,有風,特別是坐在電瓶車上,吹過來的風更加顯得涼爽。穿過田野,穿過鄉間小路,水軟軟的靜靜的,就像歲月。

沒有喧囂的車和人的村莊,始終安靜且樸素,保持它的本色,雞飛雞叫,鳥飛鳥鳴,都像鄉音般親切如初。何爲初?心底的那永恆不能丟棄和忘卻的貧乏與簡樸,這些初念就是心底的烙印,捧起一把土都能萌發無限深情。

情深不好,但這情字與生俱來,骨子裏已經被其浸透,這浸透的意蘊充滿哲學思想,人的終極懷念始終離不開成長之初的印跡,這就是一個人的根,不管後來走到哪裏,根的情結始終根深蒂固在一個人的靈魂裏,所有遠離的行爲都是表象的虛幻,真正能讓一個人寧靜下來的就是根,於我就是泥土的芬芳,無法取代的味道。

泥土不僅自有芬芳,它還能孕育各種芬芳, 泥土不僅自有生產力,它還能創造出各種生產力,泥土不僅自有財富,它還能創造出各種財富。所謂地大物博,如是。

泥土之上大有作爲有道理,就看你怎麼作了。分田到戶時,家家有地家家種地種菜,識字的不識字的都種,不會種不會長的看鄰居呀,大家就這麼你看我我看你,一稻一麥一種就是幾十年,後來到我們這代人,種地的不多了,要麼進了工廠上班,要麼出去打工,要麼考學畢了業被分配上了工作,就出現了種田大戶,承包了各家各戶的田地,有收割稻麥和插秧的大機器作業,上班族完全脫離了“土”味,就連小菜地也都流轉成了農田,每年拿個一畝地900到1000的土地承包費,還挺心滿意足,不再“背朝青天面向土”,我母親那個年代的人可以享得一些餘生清福,可惜我母親未享受到。

再回到老家,老家的地也隨了時代特徵,都被大戶承包了,有的被種一稻一麥,有的稻蝦養殖,有的養了螃蟹……姐姐弟弟他們每年可以拿承包費,父親也不用下田地旋土撒肥了,就在自家院牆外長個1分菜地,得些泥土香氣,獲得泥土豐收之樂趣。

我一直在想,手捧過泥土的人是熱愛土地的,婆婆一直在種菜,都快80了,身體弱弱的,還是未能丟棄種菜的念想,大概這就是他們於根的情結,他們的根在農村,在那可以解決食之美味的泥土裏。

當他們都一老再老的時候,這泥土會不會孤獨呢?當他們老的不能弄土的時候,他們是不是就孤獨了?大概如此,好吧,各隨所願吧!

來一句似乎與本文無關的話,我可以忘卻榮華富貴,卻難以忘卻貧乏。

2021年6月19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