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的價格“誘餌”

今天晚上開始讀《怪誕行爲學》,第一章——相對論的真相:爲什麼我們喜歡比較和攀比?

第一個話題,我們生活中的價格“誘餌”。看完書中的案例分析,回想一下現實生活中,自己也會敗給這樣的誘餌。

工作方面,有時想和客戶維繫一種長久的合作關係,我們會給客戶定製吊牌和標籤。供應商給出的價格有三個等級,40元200張,60元500張,80元1000張。每次,我都選擇60元500張。因爲它在三個等級中屬於中間值,是比較划算的一種選擇。事實上呢?很少客戶能用完500張,不少人合作一兩次就再也聯繫不上。而有的客戶雖然一直合作着,但每次買的量都很少,可能一年也用不了100張。所以,多數情況下,40元200張是最省錢的。可爲什麼不選呢?從心理上覺得不划算。就是這樣,明明知道60元500張不是最理性的選擇,卻屢屢中選。

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以總結出一定的規律或被納入心理行爲學的範疇。相信通過此書,我的一些疑惑會得到專業的解答,繼續讀下去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