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感慨多(26)

男人的一生只有两件大事?

我知道,“就业难”有国际的和国内的原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它是一个严峻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难题,但不是“无解”的死题。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要转变观念,降低期望值,不能说“有编”才算就业了。只要不违法,什么活都可以干,能挣到钱就行。像“马大帅”那样先活下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再去寻找新的发展的机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生存策略。但是,要求大学毕业生像“马大帅”那样活着,与其说是大学生个人的悲哀,还不如说是社会的悲哀。

每一个公民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他是国家的宝贝,是社会的细胞,是载舟覆舟的“水”。草根卑贱,但憎爱分明,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保民生,促就业,必须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执政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不切实际地空喊“创业”“创新”,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做好就业工作,只能让人感到失望。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心就凉了。还记得老舍《茶馆》里王利发的那句台词吗?“我爱国,谁爱我呀!”奔小康,求富裕,是锦上添花,应该是吃饱了以后的事情。让大多数人有业可就,衣食无忧,是雪中送炭,让人感到无比温暖。“民以食为天”,有饭吃就必须先就业。要就业,个人奋斗必不可少,政府的行为才是决定因素。二者若能形成合力,就业难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我盼望着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老百姓真的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我们乐意自己去“寻草吃”,但前提是地上有“草”可寻。

记得,上山下乡的时候,生产队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男人一辈子就两件大事,一是要有饭吃,二是有女人睡,其他的都是小事”。当时的我还是个20岁的未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对他说粗话也习以为常(农民老二哥说话大抵如此),更没有去琢磨其中的深刻含义,只是咧嘴一笑就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觉得我的队长是个真正的哲学家。一个“大老粗”竟然用最朴实的语言给孔子的“食、色,性也”做了最好的注释。朱熹要是在场的话,那一定会自愧不如的。后来,我从导师的著作中得知,人类的生存“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几十年过去了,老队长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就在离开讲台的前一天,我突然发现老队长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抓住的本质。人生的头等大事应该是挣钱,有钱才有饭吃,有钱才能娶到老婆。没有钱的人饿肚子打光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惜的是我觉悟得晚了,太晚了!(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