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爲何如此容易迸發?憤怒激活自卑情結,憤怒是無能表現

作爲“喜怒悲恐”這4種基本情緒之一的憤怒,要比其他情緒更加常見,負性影響也更加嚴重。

舉個例子。

有次晚上在小區溜達,剛好那時小區進行消防隱患整頓,在進入小區樓房道路上安裝短欄杆,一側固定,另一側可移動橫在路上,攔住普通車輛。

之前改造時候做了宣傳,張貼廣告,好多不知情車輛走近,知道情況後調頭繞行或者停在遠處。絕大多數人配合,不過也有少部分人不滿意,說話罵罵咧咧。

這一次正好撞見這一幕。一輛小車來到短欄杆處,下來一個小年輕,喝問一個年老保安何故,告知消防通道改造。年輕人一聽就火冒三丈,不乾不淨,罵罵咧咧,搬來一塊石頭,對着鎖住欄杆鐵鎖狠勁砸去,一下又一下,最後砸開鎖,踢開欄杆,開車揚長而去。

這完整一幕,不僅被錄像下來,也被圍觀大家記錄下來。

不管這個年輕人如何認爲,在大家看來此人純屬無理取鬧,不值得交往,“你是誰不重要,大家認爲你是誰才重要”。

其實,一個沒有道理就表現憤怒的人,哪怕再大委屈也會讓人不認可,因爲“憤怒是無能的表現”,“有理不在聲高”,這是常識。

見識這麼多動輒發怒的人,我們就可以好自爲之不會如此嗎,還是那句話,“會得不難,難得不會”,這取決於各自心理健康水平。

再舉例子。

家人說起網上有治療甲狀腺結節的中醫藥物,認爲說得挺好,可以試試。聽後立即反駁這是騙子居多,還是去本地醫院看中醫的好,雖然知道沒大效果,也是心理安慰吧。

當然,這是我寫下來的話語,早已理性平和化處理了。當時場景說話語氣激烈,因爲那一刻立即迸發生氣憤怒的情緒。

結合其他好多旁觀到的憤怒場合,看着怒不可遏的人,感受非常不舒服,問題是到了自己身上也會失控,到底爲什麼?

憤怒的直接原因是看法不同這個誘因,“你怎麼能這樣想”“你這看法太好笑了”“我的方法纔是正確有效的”。這時候,我們知道憤怒不是因爲這個人,而是這個人的觀點做法沒有滿足我們的“需要”,這個需要就是被認同與三觀一致。

中間原因深刻一點,就是激起了“尊重與被尊重需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順從我觀點就是不尊重我,其實反映了尊重需要的缺失。

繼續深入分析,核心原因就是阿德勒的自卑情結理論。

這種憤怒引爆點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人家僅僅敘說了事情與看法,結果直接引發我們主動憤怒,發起挑釁與攻擊,意味着激活了某個情結。再一個是人家直接反駁我們,否定我們看法,開始了同頻共振的爭論與攻擊,於是憤怒油然而生,背後更加彰顯激活了特定情結。

不消說,這個稍微刺激就激活的情結就是阿德勒說的自卑情結,好似受傷的人有點風吹草動就敏感驚嚇,又如同那隻驚弓之鳥。

一個人動輒發怒生氣,容不得人,在於“認爲”不被尊重,說明的恰恰是低自尊水平,從而表現爲不服氣指向外面的憤怒,即“優越情結”,容不得挑戰。而這個優越情結又來自“自卑情結”的代償,根源則是馬斯洛理論的“不安全需要”的缺失。

不安全感——自卑——代償——優越(自尊)——憤怒,這就是精神分析視野下的情緒失控路線圖,所謂情結就是那些敏感點,心理問題傷痛點,沒被自己真正看到過,沒有認真處理過。

不安全感又是啥呢,人文情懷話語是“無能爲力”,老百姓話說則是“無能”。因此可以回答憤怒爲何如此容易迸發?只因爲憤怒激活了自卑情結,憤怒是我們無能的表現。

如何處理應對呢?承認憤怒是自卑是無能,弱者才逞強,努力反其道行之,主動示弱,“你說得沒錯”,或者忍耐12秒不說只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