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從綦江中學走出去的科學家

牟宇:

男,1982年出生。1994年畢業於陵園小學,1997年初中畢業於綦江中學,2000年高中畢業於綦江中學。

    現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總體室主任。

    以下是《北京理工大學校報》對牟宇的報道

“踏實做好每件小事”

——【對話中國運載火箭設計研究院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牟宇】

牟宇,1982年出生,2000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四年後以專業成績第一名保送攻讀本校博士學位,畢業後從事改進型長2F運載火箭電氣總體設計工作,現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是負責火箭總體設計的“二號人物”,參與了天宮一號和神八神九發射任務。

  牟宇提出了長2F火箭電氣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包括整個火箭所有的電氣系統的設計,佈局,方案選擇,都由牟宇和他帶領的團隊來設計完成。

幻想照進現實———不一樣的工科生在訪談未開始之前,腦海中一直在憧憬這位優秀學長的形象,他一定是一位標準的“工科生”吧,一絲不苟,含蓄緘默,也許還有着高智商人羣典型的智慧額頭……

正在這時,門吱噶一聲,學長走了進來,年輕,帥氣,還帶着微笑……學長是親自開車來到學校接受採訪的,這令我們感到十分榮幸,更充滿感動。

與之前的想象大相徑庭,牟宇學長不僅英氣勃勃而且開朗健談。就像一位可愛的大哥哥,與每一位學弟學妹親切的交談,全不需我們搜索枯腸,已然娓娓道來……

優秀是一種習慣———難忘的學生時代對於在理工校園中度過的大學時光,學長的話語中飽含深情。

學生時代的牟宇學長,不論用何種標準來考量,都無疑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學子。

班長,專業成績第一,直博,以及種類繁多的獎學金,無不令人欣羨無比,心生敬仰。

然而在談起這段光輝歷程時,學長卻表現的無比淡定從容,平靜的好像只是在談論天氣。

“我並不是真的多麼聰明,也不是天天死學,我也愛踢足球,但確實算是比較有目標的一個,至少作業是自己做的,寫作業這件事看來是最低要求,堅持下來的就少了,其實這是最有幫助的。至於經驗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有目標,既要有小目標,也要有大目標,一個個的小目標一同構成那個大目標,選擇合適的方法去實現你的目標,向周圍的同學學習,認定了一個追求,不輕易改變。”

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長,遠大理想人皆有之,而真正將其一以貫之,風雨不輟者,求諸人海,有幾人歟?

最簡單的言語,歸納出最深刻的道理,最樸素的方法,創造出最輝煌的業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與其說優秀是一種習慣,莫若說優秀來自於良好的習慣。過來人的成功經驗,望能點醒更多的夢中人。

萬里長征第一步———邁向職業生涯也許是出於必需,也許是源於爭取,牟宇學長的研究生階段可謂充實。

在這段歲月裏,各種各樣的任務使他得到了鍛鍊。

跟隨導師遠赴阿拉善試驗場,參與國家重點型號研製,接觸各種類型的人,解決各類突發問題。

從學習轉爲研究,鎖定每一個目標,設定每一個邊界,擬合每一個結果。既磨鍊了意志,更積累了經驗。

正因爲具有這麼豐厚的學術經歷,到了畢業的時節,許多優秀的單位都向他傳達了接納的意向,“投簡歷一要確定對方的信息,而且最好主動,二要看崗位是不是適合自己,雖然有可能專業不對口,但不一定會成爲真正的阻力,我的專業和所做的工作就不完全對口,但相對而言我的知識是全面的,工作不一定要搞最擅長的”。

等他09年4月份正式入職時,接到的第一條短信,就是去參加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研製,即著名的載人航天921工程。

勵精圖治保安全,神劍一出耀九天。談起現在的工作,牟宇學長興趣濃厚,滔滔不絕。

談話中涉及的許多專業術語在我們學弟學妹們聽來不啻天書。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近年來不斷進行革新和發展,從而適應不同任務的裝載需求。

在我國,航天事業一直被作爲國家科技發展計劃中的重點項目來實施,航天事業的發展進步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其中,以神州九號,天宮一號爲代表的載人航天事業更是得到了全社會的熱切關注。

華夏兒女遨遊太空,中華民族百年夢圓。

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中國載人航天取得的輝煌成果背後,擁有着一批“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科研團隊。

無數的中國航天人爲這項工程嘔心瀝血,披肝瀝膽,傾注熱血,奉獻青春,牟宇學長就是這項光耀千秋的偉大工程的護航人之一。

在工作的各個階段,牟宇和他的團隊都嚴肅謹慎,精益求精,增強可靠性,確保零失誤。

嚴把每一個技術關卡,運用歸零法徹查每一個潛在的隱患。

焚膏繼晷,拳拳以自鑑,兢兢業業,孜孜以爲安。

當我們問起發射時是不是很緊張,牟宇學長輕鬆地一笑:“第一次有點緊張,從來沒見過嘛。發射天宮的時候不緊張,因爲那次使用的火箭技術非常成熟,一定是零失誤的,神九的這次火箭改進了不少,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但是我相信一定是成功的,畢竟之前做了那麼多的準備。”

自信源於實力,實力源自耕耘。

這是中國航天長久以來高效安全的制勝法寶。

曾以爲,奮戰在航天事業中的,必是皓首老人,哪想到,肩負崇高使命的的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竟然這般盛年。

“我的年齡和發展軌跡,在整個研發隊伍中算是正常的,現在負責航天領域的崗位,處處都有青年。”

學長淡然的目光中,既有着他一貫的謙和,更流露出深深的自豪。

數據顯示,在我國載人航天領域,技術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1歲。

事實上,目前我國航天系統已經形成“60後”唱主角、“70後”挑大樑、“80後”當中堅的模式。

相比較而言,中國航天人比世界主要航天大國同行平均年輕15歲左右。

“學長,那咱們的航天事業一定能成功呀,咱們比他們年輕,這一代的經驗會非常豐富。他們有的,咱們肯定會有,他們沒有的,咱們也會有。”

採訪的同學滿懷希望。

“現在思路應該轉變了,咱們不應該只是單純的追求有還是沒有,大國航天追求發射的可靠性。發射十次,成功十次,求的是這個安全控制的能力。”一語道破天機。

“下一步,我們國家又將進行大突破了。”

改革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正如燃燒的青春,放射出最好的光熱。

天何所杳,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何闔而晦,何開而明,角宿寐旦,曜靈安藏。砥礪人間傳盛世,摘星遊卯可問天。

牟宇學長的身上,凝聚着一代航天人敢拼敢打,勇攀高峯的精神。也凝聚着理工人實事求是,不自以爲是的品格。

我們祝願他工作順利,再創佳績,生活幸福,捷報頻傳。

   人文學院姜林萌法學院

                          張乃馨  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