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从綦江中学走出去的科学家

牟宇:

男,1982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陵园小学,1997年初中毕业于綦江中学,2000年高中毕业于綦江中学。

    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主任。

    以下是《北京理工大学校报》对牟宇的报道

“踏实做好每件小事”

——【对话中国运载火箭设计研究院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牟宇】

牟宇,1982年出生,2000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四年后以专业成绩第一名保送攻读本校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改进型长2F运载火箭电气总体设计工作,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是负责火箭总体设计的“二号人物”,参与了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发射任务。

  牟宇提出了长2F火箭电气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整个火箭所有的电气系统的设计,布局,方案选择,都由牟宇和他带领的团队来设计完成。

幻想照进现实———不一样的工科生在访谈未开始之前,脑海中一直在憧憬这位优秀学长的形象,他一定是一位标准的“工科生”吧,一丝不苟,含蓄缄默,也许还有着高智商人群典型的智慧额头……

正在这时,门吱噶一声,学长走了进来,年轻,帅气,还带着微笑……学长是亲自开车来到学校接受采访的,这令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更充满感动。

与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牟宇学长不仅英气勃勃而且开朗健谈。就像一位可爱的大哥哥,与每一位学弟学妹亲切的交谈,全不需我们搜索枯肠,已然娓娓道来……

优秀是一种习惯———难忘的学生时代对于在理工校园中度过的大学时光,学长的话语中饱含深情。

学生时代的牟宇学长,不论用何种标准来考量,都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子。

班长,专业成绩第一,直博,以及种类繁多的奖学金,无不令人欣羡无比,心生敬仰。

然而在谈起这段光辉历程时,学长却表现的无比淡定从容,平静的好像只是在谈论天气。

“我并不是真的多么聪明,也不是天天死学,我也爱踢足球,但确实算是比较有目标的一个,至少作业是自己做的,写作业这件事看来是最低要求,坚持下来的就少了,其实这是最有帮助的。至于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有目标,既要有小目标,也要有大目标,一个个的小目标一同构成那个大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实现你的目标,向周围的同学学习,认定了一个追求,不轻易改变。”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远大理想人皆有之,而真正将其一以贯之,风雨不辍者,求诸人海,有几人欤?

最简单的言语,归纳出最深刻的道理,最朴素的方法,创造出最辉煌的业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与其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莫若说优秀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过来人的成功经验,望能点醒更多的梦中人。

万里长征第一步———迈向职业生涯也许是出于必需,也许是源于争取,牟宇学长的研究生阶段可谓充实。

在这段岁月里,各种各样的任务使他得到了锻炼。

跟随导师远赴阿拉善试验场,参与国家重点型号研制,接触各种类型的人,解决各类突发问题。

从学习转为研究,锁定每一个目标,设定每一个边界,拟合每一个结果。既磨炼了意志,更积累了经验。

正因为具有这么丰厚的学术经历,到了毕业的时节,许多优秀的单位都向他传达了接纳的意向,“投简历一要确定对方的信息,而且最好主动,二要看岗位是不是适合自己,虽然有可能专业不对口,但不一定会成为真正的阻力,我的专业和所做的工作就不完全对口,但相对而言我的知识是全面的,工作不一定要搞最擅长的”。

等他09年4月份正式入职时,接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去参加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研制,即著名的载人航天921工程。

励精图治保安全,神剑一出耀九天。谈起现在的工作,牟宇学长兴趣浓厚,滔滔不绝。

谈话中涉及的许多专业术语在我们学弟学妹们听来不啻天书。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近年来不断进行革新和发展,从而适应不同任务的装载需求。

在我国,航天事业一直被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来实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其中,以神州九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载人航天事业更是得到了全社会的热切关注。

华夏儿女遨游太空,中华民族百年梦圆。

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辉煌成果背后,拥有着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科研团队。

无数的中国航天人为这项工程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倾注热血,奉献青春,牟宇学长就是这项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的护航人之一。

在工作的各个阶段,牟宇和他的团队都严肃谨慎,精益求精,增强可靠性,确保零失误。

严把每一个技术关卡,运用归零法彻查每一个潜在的隐患。

焚膏继晷,拳拳以自鉴,兢兢业业,孜孜以为安。

当我们问起发射时是不是很紧张,牟宇学长轻松地一笑:“第一次有点紧张,从来没见过嘛。发射天宫的时候不紧张,因为那次使用的火箭技术非常成熟,一定是零失误的,神九的这次火箭改进了不少,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但是我相信一定是成功的,毕竟之前做了那么多的准备。”

自信源于实力,实力源自耕耘。

这是中国航天长久以来高效安全的制胜法宝。

曾以为,奋战在航天事业中的,必是皓首老人,哪想到,肩负崇高使命的的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竟然这般盛年。

“我的年龄和发展轨迹,在整个研发队伍中算是正常的,现在负责航天领域的岗位,处处都有青年。”

学长淡然的目光中,既有着他一贯的谦和,更流露出深深的自豪。

数据显示,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1岁。

事实上,目前我国航天系统已经形成“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的模式。

相比较而言,中国航天人比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左右。

“学长,那咱们的航天事业一定能成功呀,咱们比他们年轻,这一代的经验会非常丰富。他们有的,咱们肯定会有,他们没有的,咱们也会有。”

采访的同学满怀希望。

“现在思路应该转变了,咱们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追求有还是没有,大国航天追求发射的可靠性。发射十次,成功十次,求的是这个安全控制的能力。”一语道破天机。

“下一步,我们国家又将进行大突破了。”

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正如燃烧的青春,放射出最好的光热。

天何所杳,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寐旦,曜灵安藏。砥砺人间传盛世,摘星游卯可问天。

牟宇学长的身上,凝聚着一代航天人敢拼敢打,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凝聚着理工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品格。

我们祝愿他工作顺利,再创佳绩,生活幸福,捷报频传。

   人文学院姜林萌法学院

                          张乃馨  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