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3.2.10豪賭東亞之一---平百濟•上

3.2.10豪賭東亞之一---平百濟•上


武則天笑道:“事情是這樣的。顯慶四年(659年),新羅王金春秋派遣使臣來大唐,訴說百濟和日本合謀攻擊新羅,希望我大唐幫助他們、出兵攻擊百濟。”

小武笑道:“金春秋?這個名字倒是響亮的。”

武則天微笑道:“經我仔細調查,事情起因其實是這樣的:日本國主寶皇女大擺生日筵宴,高句麗、百濟、新羅都派遣使臣賀壽。本來百濟和新羅兩國水火不容,都想得到日本的支持;然而寶皇女心中已有了選擇,那就是同百濟聯盟。”

“結果寶皇女在壽宴上同高句麗、百濟的使臣一起暢談飲酒,宮殿之中還有樂舞表演,賓主都是相當愉快。然而新羅使臣被阻攔在宮門之外,卻能遠遠觀望到宮中的盛況;並且招待新羅使臣的飲食、居住條件也很粗劣。”

小武笑道:“那麼新羅使臣豈不是心中受到了很大傷害?求心裏陰影面積。”

武則天點頭笑道:“新羅使臣咽不下這口氣,回國之後就向金春秋添油加醬地訴說:百濟和日本眼看就形成了聯盟,即將夾攻新羅;而高句麗置身事外,但也樂見其成;若新羅不趕緊同大唐聯合,則亡國之禍就在眼前。”

“是故不如先下手爲強---請大唐出動大軍討伐百濟,新羅出全力協助夾擊,先滅了百濟再說。然後,日本、高麗又能如何?”

小武連連點頭,道:“倒正是這個理兒!不過大唐上下對這個事情怎麼看?”

武則天道:“新羅使臣在大唐朝廷上訴說完畢之後,一下子,朝堂上就鬧翻了天!羣臣分爲了兩大派,空前激烈地爭辯不已!”

小武奇道:“居然有如此強大的反應?而且羣臣分歧很大?”

武則天似有餘悸,道:“不錯!這是我所經歷的、除了讓我當上皇后一事以外,朝堂上元老派和少壯派吵得最厲害的一次!”

小武皺眉猶豫道:“他們是在吵---大唐該不該發兵,是嗎?”

武則天點頭道:“沒錯。元老派們大都認爲,隋文帝首次徵高麗(水路爲主)就失敗了;隋煬帝好大喜功,即位後兩次徵遼東的耗費巨大,然而非但不能成功,且國家敗亡完全是由此而起,實在是教訓過於深刻。”

“而且我大唐也伐過遼東---以太宗皇帝之能,又是名將畢集之下,第四次徵高麗依然失利,可見朝鮮半島實在是不宜介入的不祥之地。”

小武點了點頭,猶豫道:“大臣們如此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有多次前車之鑑啊。”

武則天正色道:“不過,少壯派們大都認爲,隋唐四次徵高麗失敗,實爲我中原王朝的國恥。我大唐現爲天下之雄,正該爲‘天可汗’報仇雪恥,豈有任由高句麗猖狂、卻不回報的道理呢?若要報復高麗,此次正是天賜的絕佳良機!”

小武興奮道:“不錯,想來少壯派大臣都是沐浴着‘天可汗’的光輝成長起來的,如何肯面對高麗認輸而不找回場子呢?故這樣說的也對---不然,又如何體現大唐強在哪裏呢?”

武則天微笑道:“我也發表了少量意見---總的來說,我當然是傾向於少壯派的。但是元老派的重臣平素就對我不滿,此時更是抓住機會、拼命攻擊我肆意干涉軍國大事---而且是在明知道可能導致國家衰亡、又有許多前人教訓的情況下,還要隨意決定出兵!---這弄得我也很難說話。”

小武皺眉道:“這個決定的確也是不容易下,畢竟責任實在是太大了些。”

武則天皺眉道:“爲了這件事,我前後思考了很多天,又找很多人詢問、並研究了許許多多的相關消息。由於茲事體大,後來我又特別請來了李績,探聽他的意見。”

小武笑道:“有李績這個高參,果然好啊!”

武則天笑道:“出乎意料之外,李績對此有一肚子話要說---以往對於其它諮詢,通常他只是說個兩三句話罷了。想必是因爲上次他隨太宗皇帝出征,未能拿下高麗,心中一直耿耿於懷之故。”

“李績一力贊成大唐再次征伐遼東---並且建議先出兵百濟,隨後再相機消滅高句麗,就此一勞永逸地解決掉朝鮮半島的一切問題。爲此,他不顧自身早已退休了、情願以70多歲的高齡,親自掛帥、領兵出征。”

小武眼睛忽閃忽閃,道:“所以你信任了他?”

武則天微笑道:“對李績,我一貫是信任的。只是此戰還不是那麼簡單,尤其在開始階段還用不上他。因爲兵發百濟,乃是由河南道的東海邊出發,以水軍越海攻擊---這同前三次的徵高麗路線、走遼東陸路完全不同。”

“我大唐軍中當前並無水戰名將,故這樣發兵冒險不小。而且即使登陸成功,大軍能否在百濟站得住腳,也還是一個未知數。並且事先沒有準備太多現成的戰船,跨海的物資和人員運輸也從未大規模進行過---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

小武猶豫道:“我要是你,也是難以下這個決定的。尤其是要承擔責任---明明此戰要冒巨大風險,又怎能保證不敗呢?”

武則天認真地點了點頭,肅然道:“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做出的決定之一!終於,在深思熟慮了大約一個月後,我當堂跟羣臣總結道:之前隋、唐兩朝徵高麗的四次失敗,都是由於在朝鮮半島上無人接應、立不了足;到了冬季又供給困難、無法禦寒,才最終導致失敗的。”

“如今大唐卻有幾大有利因素,足夠成爲出兵的理由:一,有新羅爲半島上的內應,可以避免唐軍人生地不熟的窘境。二,從海路出發登陸,在半島上立定腳跟後再攻擊高麗南部,必定大出高麗意料之外。因爲高麗之前的防務經驗,都是基於大唐軍從北面陸地而來的。三,百濟和高麗都弄不明白大唐軍的戰略決心。”

小武精神一振,道:“不錯。如此看來,這個風險絕對值得一冒。”

武則天冷笑道:“另外,日本早有不臣之心,前兩年已經出兵蝦夷(北海道)和肅慎(女真)了。故大唐此次出兵正好連日本一同剋制,以免其日後出兵朝鮮半島,進而威脅大唐本土、形勢將更不可測。”

“反過來說,如果大唐此時不介入半島亂局,等到百濟和日本聯合消滅了新羅,那時候再無機會插手、悔之晚矣!於是我在朝堂上宣佈,決定由蘇定方掛帥,糾集水陸大軍一共一十三萬,正式跨海進攻百濟!”

小武驚訝道:“又是蘇定方?他改爲徵東、不去徵西了?而你終於頂住了元老重臣的攻擊?”

武則天搖了搖頭,決然道:“這也無從頂住,只有拼命一搏了!元老重臣們甚至有人當堂磕頭泣血,罵我這妖婦禍水硬要插手不測之地,帶領國家走上萬劫不復之路!”

“最終,我只能以皇后之位當堂發誓,若此戰大唐敗北---我從此自閉冷宮,終身不問國事!---非如此不能堵住那些關隴老臣的嘴!”

小武倒吸了一口涼氣,道:“發如此重的誓!真是何苦來哉呢?你是在用千辛萬苦得來的皇后之位,捨命一搏了!”

武則天抿緊嘴脣,道:“既然下了傾國一注,那就必須贏!我把一切能給的都給了蘇定方。”

“此前在西突厥作戰之時,蘇定方的兵力從未超過3萬人,這次我給他加到13萬!要知道,各路能征慣戰的軍隊,可以調來的全都調來東海了---在我大唐軍史上還是第一次出動這麼多兵力!”

“除了戰船以外,我們遍索江海、徵集了數萬民船。所有物資都從各地運來,大唐國庫也基本告罄!宮中女眷,從我開始捐獻首飾以充軍餉,各位娘娘妃嬪都得捐,而且數量絕不能少。宮女每人每天要做一雙布鞋、或是棉衣,運給前線將士,並且都縫上‘宮制’字樣,以激勵前線將士。”

小武聽得眼睛有些溼潤,道:“戰士們在前線收到了‘宮制’用品,還不熱血衝過頭頂?不把敵人碎屍萬段,怎麼對得起辛苦縫製衣服鞋襪的大唐宮女們?”

武則天異常冷靜道:“這才叫押上一切!我方一定要有必勝到底的決心,然後方能擊敗所有的敵人,永遠地解決遼東所有問題!”

小武喟嘆道:“你這麼拼,圖的又是什麼呢?就是爲了讓你夫妻的武功勝過唐太宗?可你已經是皇后了,就不怕失去這個位子麼?”

武則天微微一笑,道:“人的一生之中,有的時候是必須押上全部命運、不能退縮半步的!你要知道,我和元老重臣們的矛盾早晚會總爆發;但如果這注我贏了,從此就立於不敗之地---以後再也無人能夠阻止我干預朝政。”

“這一點我早就想明白了,只是又反反覆覆計算了一個月,把方方面面的困難都考慮到了,以確保我大唐軍的贏面能夠超過六成。”

小武深表欽佩,讚道:“好吧,帶着你的深切期許,大唐軍終於出征了。我真的很好奇,蘇定方又是如何去打他從未打過的水仗呢?”

武則天笑道:“蘇定方受命爲神丘道行軍大總管---但其實他的水軍不過兩三萬,因爲短時間內我朝無法建立更多的水軍。但我們想了一些折衷的辦法,等水軍搶灘登陸成功以後,緊跟着就用民船將大量的陸軍送入朝鮮。”

“新羅王金春秋也被任命爲嵎夷道行軍總管,其次子金仁問爲新羅聯絡人,也是協助我軍的嚮導。但是我軍很快給了他們一個意外。”

“因爲新羅原本建議,大唐軍從百濟或新羅南部(靠近釜山)登陸,既便於新羅協助,也防止高句麗干預。爲防走漏消息,我方也假意答應;但實際上,大唐船隊先來到了百濟北部西海岸的德物島(今大阜島),隨後於德物島的對面、漢江口的仁川港實施登陸作戰。”


圖表17蘇定方仁川登陸入百濟(660年)


小武頭皮發麻,大驚道:“這就是一千三百年前的‘仁川登陸’呀!跟後世朝鮮戰爭中的美軍想法不謀而合呀,你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武則天冷笑道:“這是因爲,第一,我不會將傾國一注、押在全依賴新羅幫助的身上。第二,新羅怕高句麗干預,我偏反其道而行之,給百濟一個錯覺。”

小武大奇道:“百濟會產生什麼錯覺?”

武則天笑道:“等登陸開始,我軍立即放出消息---唐軍佔領百濟的一些北部港區,只是爲了作爲北上進攻高句麗的準備。這樣,百濟國王很可能會受到誤導而放鬆防禦。”

“等到我方的大軍在仁川一帶立足穩固之後,蘇定方先是假意北上高句麗,然後突然掉頭南下、以雷霆萬鈞之勢同時進擊百濟各城,殺他個措手不及。”

小武長吸了一口涼氣,道:“真是兵不厭詐呀!但高麗就一定不會出手嗎?”

武則天笑道:“據我們判斷,高麗多半會先觀望一陣子,畢竟我軍是在百濟的土地上登陸的。”

“而如果他們一定要干預,那麼蘇定方大軍可以分兵2萬擋住北方,對高句麗只守不攻就是了。我之所以一次性給他那麼多兵,就是考慮到各種意外情況之用。”

小武點了點頭,吐氣道:“原來是這樣的!”

武則天也鬆了口氣,笑道:“事情進展比較順利。登陸之時百濟軍雖沿江佈防,但在大唐水軍的兇猛衝擊之下,蘇定方的前鋒軍已經快速登上岸邊,並且依山佈陣、與敵交戰,掩護後續軍隊繼續登陸。”

“然後,上萬民船都由榮成(山東半島)跨海而來,‘揚帆蓋海,相續而至’。百濟軍隊見大唐軍越來越多,實在無法抵抗,便開始南撤。大唐軍也假裝將要北上,故並不追趕。”


圖表18後續唐軍從山東榮成出發、跨海登陸百濟(660年)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點頭羨道:“登陸戰一舉成功了,終於打響了頭一炮!”

武則天道:“等開始全面進擊百濟之時,選了個漲潮的時辰,水軍便順着熊津江口逆流而上,戰船首尾相連,同時擂鼓震天;而陸軍由蘇定方親自率領,步、騎兵夾江並進,聲勢極大!而且大唐軍人‘日下三關’,可說是進展神速!”

小武驚道:“一日之內,攻克三城?想必百濟人對大唐軍發動這樣兇猛的攻勢估計不足。”

武則天笑道:“當此之時,百濟王仍未完全明白---大唐軍是打算一舉滅了百濟。當然我也不吝賞賜,預先就囑咐過蘇定方,要火線封賞一些率先攻上百濟城池的兵士---儘可破格賞賜提拔,不必等到大軍班師。這樣,全軍士氣更旺,很快便直逼百濟的都城泗沘城(忠清南道扶余郡)。”

“百濟王無奈,只得一面派使者去日本求救,一面傾國出戰。然而一戰就大敗於士氣處於頂峯的唐軍,被斬殺萬餘人,只得亡命奔回都城。但是大唐軍毫不停留,趁追擊敵軍之機、直接攻入了泗沘城的外城,並同百濟兵展開了巷戰。”

小武大爲驚訝道:“這個進展實在是太快了吧?”

武則天大笑道:“這是蘇定方的一貫風格。但是百濟並不是那麼弱的,泗沘城的內城也不是輕易能夠攻進去的。”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百濟王扶余濟慈才完全明白過來,唐軍的目的是要徹底消滅他。於是,趁着大唐後續兵力暫時跟不上,他和太子扶余隆便率領少數人馬出城北逃,打算繞道去投奔高句麗。”

小武奇道:“那麼此時的泗沘城豈不是羣龍無首,方便一鼓而下?”

武則天搖頭道:“在他們走後,太子扶余隆的弟弟、扶余泰突然自立爲百濟王,率領臣民固守內城,由於城池堅固,倒也不容易攻克。”

小武讚道:“這個扶余泰,倒是一條好漢。”

武則天又微笑道:“只是太子扶余隆的兒子文思還在城內---他覺得唐軍早晚會撤走,但扶余泰自立爲王,將來等扶余濟慈和扶余隆回來後、必有一場宮廷血並。”

“爲了自身的利益,文思攀繩而下、出了泗沘內城去向大唐軍投降。城內擁戴濟慈王和太子的人紛紛跟隨文思而去,扶余泰完全無法阻止。”

小武笑道:“內亂不止,百濟都城顯然已無法再守了。”

武則天點頭道:“不錯。見此情形,扶余泰也只得出城投降,而蘇定方大軍繼續追擊濟慈王。不久,叛變的百濟將領禰植捉拿了義慈王和太子扶余隆,前來投降獻功。”

小武嘆道:“論戰果之完美,實在無話可講。這一注終於被你賭贏了!”

武則天大笑道:“顯慶五年底,蘇定方第三次在長安城上演獻俘儀式!”

“當時,他獻上了百濟王扶余濟慈、扶余隆、扶余泰、文思、以及百濟各城主、將領共58人!於是我和高宗又加封了蘇定方,並蔭及其子,賞賜珍寶,不可勝計。同時高宗宣佈,全天下大慶三日;爲紀念此事,改大唐年號爲龍朔元年!”

小武翹起大拇指,讚道:“蘇定方不愧是三滅敵國、三擒國王之大將也!”

武則天又道:“爲了穩固百濟之地,我大唐從此直轄百濟五部---並改設爲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250縣。”

“另外,高宗皇帝特准在大岑島設蘇定方祠;蘇定方又刻了《大唐平百濟國碑》、立於泗沘城定林寺(存於忠清南道扶余郡,今爲韓國國寶級文物),以彰顯大唐國威。”


圖表19《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圖片來自互聯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