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拖延症的有效方法

文/揚蹄

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天氣晴

相信每個人都會經歷這麼一段時間——感覺明明有很多事要做,可就是提不起興致。不做事,隨着時間推移就越來越焦慮。等過了一段時間,又開始懊悔:要是當初做了這件事,現在都堅持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閱讀、比如鍛鍊、比如日記等等。

拿我來說吧,我想看書的慾望很強烈,但我的實際行動效率真的太低太低,總喜歡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如《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纔會說》這本書,我看了前兩章後就拖了兩個多月。如果沒有以章節輸出的方式逼自己強制輸入,估計一年半載我都看不完這本書。實際呢?閱讀一本書不過需要八天而已(也就差不多是一週的功夫)。如果我一週能看完一本書,那一年下來的閱讀量也是不可小覷的!尤其是在閱讀的時候還做到內化、輸出、記錄、改變。

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以輸出倒逼輸入”的方法很有效!不僅如此,針對拖延症我對其他方法有了些思考,一起操作起來、共勉吧!

1.寫計劃。這個列清單有點相似。我是習慣在工作前利用5-10分鐘把今天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做好一項“√”一項。或是在下班前幾分鐘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提前寫好。這樣做事就知道哪些辦完了、哪些還是待辦,有效整理做事的思路。

2.定目標。如果說寫計劃是以時間爲主,那定目標是以事件爲主。比如10月份有一場考試,爲了能順利通過考試,就要提前做好完成目標的準備:9月要開始刷題、8月要把書的框架做到心中有數、7月份要把每一章節都完整過一遍、6月份要開始有意識安排時間是用來固定學習的…

3.養習慣。在修學過程中,學長們總是建議我們要把聞思、定課的時間固定下來。這樣一到某個時間點就自然而然做什麼事情了。我記得在我學生時代給自己制定寒暑假計劃的時候,我也習慣上午8:00-10:00用來寫作業,下午15:00-16:30用來背單詞。雖然畢業很多年了,現在一到這個時間點還是會自然而然想做這些事,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呀!

4.以輸出倒逼輸入。正如上文提及,因爲要更文寫感悟,所以就硬性規定自己必須要完成閱讀,提高自己的效率!

在這些方法中,我最常用的是第一個,希望自己堅持第四個。把第二個與第一個結合起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規律時間安排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