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文/扬蹄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天气晴

这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很简短,就用了六页纸介绍了一个事例。这个事例从正反两个角度去阐述,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父母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运用书中技巧后父母处理方式,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相信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会截然不同。

我们一起回顾下前六节的主题和小技巧吧!

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有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家长如果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使用“哦…”“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比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3.说出他们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安慰,会感觉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当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呢?书中建议了五个小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是描述问题。

2.提示。当家长给孩子们提示的时候,孩子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简单的词语对于孩子们来说:短、容易记住、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用“我”或“我觉得…”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通常来说,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的。

5.写便条。收到便条会让他们感觉很好,就像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

第三章:代替惩罚的六个小技巧么?以书中孩子借爸爸的锯子有借无还为例。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表明家长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3.提供选择。“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5.采取行动。把工具箱锁上。当孩子问起时告诉他“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哪儿,还能在哪儿找到。”

6.解决问题。“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使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自立呢?不妨试试这六个小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对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他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

2.尊重孩子的努力。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3.不问太多的问题。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

4.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寻求答案。而且,通常在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答案了。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全都完全依赖我们。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不让孩子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第五章:赞赏孩子的三个小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叫做‘有条理’。”

第六章:如何给孩子去标签,帮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呢?不妨试试这六点小技巧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你从3岁就开始玩这个玩具,现在看起来还和新的一样。”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瑞莎,你能用改锥把抽屉的把手弄紧吗?”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虽然打针的时候很疼,但他还是一直举着胳膊。”

4. 以身作则。“输了是不好受,但我还是要输得起。祝贺你。”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我记得你……”

6. 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大度些。”

整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三点:

一是描述事实。无论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还是对他人加以赞赏。不要用带有评论的语气去界定,只需要实事求是把自己所见所感说出来就好。

二是让他人做选择。这一点是在第四章节学到的。比如下周我们就要举办团建,机构要求是要有学习性质或能体现工作专业提升的,同工们希望能去KTV尽情放松。运用选择,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三是与孩子相处。在没阅读之前,对与孩子相处这件事,我是期待但无从下手的,害怕和孩子处不来,又怕自己好为人师。现在我懂的了,静静在旁边陪伴孩子、必要时再出声建议也是一种不错的相处模式。

这本书就分享到这啦!书是常读常新的,希望将来某一天再次翻阅,仍然有所收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