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且高品質的生活——第1天(原創)

且聽我講一個節儉的故事,這是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的。

病房裏的王阿姨60歲出頭了,這次來住院是來換她的心臟二尖瓣、三尖瓣。手術後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咳痰(因爲怕引起肺部感染)。

虛弱的王阿姨被護工扶到窗口,拍完後背後努力的咳嗽。

她抽出一張紙巾,接住第一口痰,小心的折了一下放在窗臺上,吐第二口痰時,還是拿着這個紙巾來接,又折一下放在窗臺上。

當她吐第三口痰時,那位護工終於看不下去了。對她說,王阿姨,咱能不能換一張呢?

王阿姨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終於扔掉了那張接了三次痰的紙巾。

手術前王阿姨就和我們一個病房,她說她不識字,平時在家就是給兒子看看孩子做做飯,最近幾年身體不舒服,知道是心臟的問題,是兒子攢錢來給她看病。

“兒子媳婦在外面打工,是很辛苦的”她說。

王阿姨自己不掙錢,她所能做的是儘可能的用自己的方式去省錢,儘量的減輕兒子的負擔,連一張紙巾都要用到極致。

我雖然不贊同王阿姨的這種方法,但我贊同王阿姨的這種精神。節儉不浪費,這也是我的母親一貫的作風,她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的。

我們這一代人雖然沒有節儉到她們那種程度,但節儉的意識還是有的。

孩子做完心臟手術,從北京手術回來後持續發燒,又在當地醫院住院一個多星期。

昏天黑地、暗無天日的日子,終於熬過去了。今天檢查一切指標正常,我們出院了。

生活還要繼續,當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平凡的日子是多麼的可貴。

今天下午我去了三趟超市,這段時間住院冰箱裏空空如也。當孩子點出要喫什麼的時候,我立馬去超市買來食材給孩子做,雖然她吃不了多少。但需要慢慢的引導她打開胃口。

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要來調理孩子飯食了。

今天出院,侄女和她對象正好來醫院探視,姐姐也在,辦完出院手續,我們拎着打包小包回到出門二十天的家。

第一次去超市買了西瓜、面、 豬頭肉、黃瓜等。花了48元。因爲正好是午飯時間,我們做了西紅柿雞蛋麪(西紅柿、雞蛋冰箱裏有),拌了兩個菜:涼拌豬頭肉,涼拌黃瓜。飯後切了西瓜。

我們五個人喫得很舒服, 都說喫一碗麪,比坐席還要過癮。

第二次去超市是因爲孩子想喫大米(中午的面她幾乎沒有喫),點菜說是要喫芹菜豆腐乾拌在一起。我買了芹菜豆腐乾,看到毛豆和玉米棒子也一同買了回來。按他的要求做好後,孩子多少吃了一點。這次去超市花了23元。

第三次去超市,是下午我問孩子想喫什麼,她說想喫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我去超市買了韭菜、蔥、蒜,一共花了6.8元。回來給孩子包了十幾個餃子,孩子吃了七個。相比較在北京時孩子想喫餃子一份20多塊錢,在家裏只花幾塊錢,孩子就喫到了餃子。

今天花了70多元,我招待了客人,給孩子做了兩頓營養的飯菜。還有好幾樣菜,可以用來給孩子下一頓做。比如還有山藥,可以熬大米山藥粥,南瓜熬小米南瓜粥。玉米棒子和毛豆可以煮來喫。

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好孩子,在節儉的同時過好有品質的生活。

有品質的生活也許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可以盡力的向她靠攏。

住院期間,已經有二十天沒有回家了。剛進家門時,窗臺上的花兒,看上去都是枯枝敗葉,我動手清理一番,並澆上水,第二天看起來竟然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花兒們的生命力是如此之頑強,我想人也應該是這樣。經歷過千苦萬難,千錘百煉,九死一生,終於熬過來時,一定會覺得初升的太陽是那麼的美好,新的生活那樣的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