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背後,是生活太過無奈,還是思維與責任

文:宛青揚

圖:網絡

每次看見“留守兒童”這個詞,便有點痛心。每次回老家,看見一些奶奶手中抱一個小的,後面還跟着一個大的,問了就笑着說:沒辦法,孩子的父母要掙錢啊。

寫到這,發生在老家的一件小事從我腦中浮現出來。

那是幾年的前一個盛夏下午,我和孩子在門口的陰涼底下玩。附近也有幾個孩子在玩,他們十一二歲的樣子,吵吵鬧鬧地一會捉迷藏,一會又玩什麼“狼來了”,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

但不久,從他們那傳來了爭吵、抽泣聲。我瞧見一位男孩一邊哭,一邊指着他身邊不遠處的兩個女孩,指責她們把他抓疼了。女孩們也在爭着辯駁:你當“狼”時,也把我們拽疼了。

我沒走過去,笑了笑。孩子終究這樣,哭哭鬧鬧,回頭又一起玩了。

可我想錯了,不久,以他們爲中心,便圍成了一個圈,這個圈漸漸變大,開始是他們的小夥伴們,三五成羣的老人,後來,聞聲趕來的幾位婦女也加入其中。母親和弟媳也拉着我融入了這個圈。

我往裏一瞧,一箇中年女人正臉紅耳赤地指着那兩個女孩,斥責道:

“你們比他大,跑的時候不要注意啊,你們看看,看看,脖子都被你們抓破了,紅了一大塊………”

“剛纔他也把我弄疼了!” 其中一位女孩大聲喊道,另一位女孩像是躲在她身後,一副害怕的樣子。

“那你們也不能欺負他啊!你們就會欺負人,沒人管的死丫頭……”中年女人依舊不依不撓,她一手拽着男孩的胳膊,一手指着女孩。原來這是男孩的母親。

圈裏的老人也在三言兩語的議論,對那個辯解的女孩,指指點點。女孩們想走,走一步人羣跟着一步,走兩步又被圍住了。

這時,我莫名有點生氣,大步走進圈子。對着那位趾高氣揚的母親平靜地說:孩子一起玩,難免會不愉快,大人怎麼急了?

這位母親先是一愣,定睛瞧了瞧我:“可是,你看,都抓破了!還有這兩個丫頭就會欺負人,周圍人都知道……”

我看見男孩的脖子上確實破了一點皮,是指甲不小心碰到所致。

“我知道你心疼,但這樣跟孩子吵,也不對呀!而且,兒子正看着你現在做的事,不太好……”我一邊說,一邊把兩個女孩帶到圈外,她們噙了淚,看了看,相互擁着,匆匆走了。

那位母親不滿地對着女孩們的背影又罵了兩句,回頭又向男孩數落了幾句,斜了我一眼,便怏怏不樂地走了。

他們走了之後。我也被母親數落了幾句,弟媳婦也不解我的做法。後來,從她們對女孩們的“欺負人”、“沒人管”,還有爺爺奶奶管不住的評價下,我知道了兩位女孩是留守兒童,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

事情過後,我想兩個女孩是多麼需要母親的安慰與擁抱,讓情緒得到釋放。可這些不但沒有,還會受到外界的不理解。那些圍觀的大人們,都認爲是孩子“錯誤”,而我分明看見了兩個女孩爭吵背後的害怕與無助。

這些留守兒童背後的父母,又是怎樣的“無爲”,沒有“責任感”。她們如何不反不叛逆?

至今,在這所城市裏,我身邊遇到很多這樣的家長,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們。往往孩子幾個月大時,便留下孩子來這所城市打工了。最初的一二年他們還想着孩子,久了,也慢慢淡了想念,也就那麼回事了,隨着孩子的長大,漸漸與孩子產生了隔閡,聊到孩子也是一臉苦悶、無助。

上次奶奶打電話說,成績越來越退步了
孩子現在一點不和我親近了
孩子現在不能說,不能管;
都是奶奶小時候慣的,現在一身臭脾氣
再打兩年工,就回去陪他們了。沒辦法啊,也要掙錢啊

每次聽見這樣的話語,我都爲她們感到無助,更爲那些孩子感到惋惜。

我一直在想,如果天平的兩端是金錢與孩子,爲什麼有些人會選擇金錢(當然不包括十分困難的家庭)。真是生活很無奈嗎?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與責任感。

思維方式不同,決定走的路,過的生活也不一樣。錢永遠掙不完,少掙幾年多掙幾年都能過。但這幾年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最重要的,孩子越小越需要家長的陪伴。

如果還沒到揭不開鍋的那種經濟狀態,那最好留在孩子身邊,陪他(她)一起成長,見證孩子的每一個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的爬;第一次的“咿咿呀呀”;第一次的邁着小腿走路;第一次的跳躍;第一天上學……

這麼多的第一次,回憶起來都有媽媽的身影,這不是孩子與你最欣慰的事情嗎?比起掙那麼幾年錢,孰輕孰重?而且,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投資,小時候我們花精力陪伴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不比多掙幾個錢有價值嗎?

而很多家長卻是,等孩子的年齡到了老人“管不住”的時候,便揹着一身行囊回去了。可想而知後來的他們和孩子,會遇到怎樣地格格不入,又是怎樣地隔閡。這時家長不禁納悶:面前的孩子,還是曾躺在懷裏喫奶的嬰兒嗎?怎麼變成這樣?

這時的無奈,正是那時義無反顧的離開造成的,也是那時的思維方式決定的,還有的或許是不想承擔這份養育責任。

很多年輕人有了孩子,他們成了父母,但根本沒有履行父母之實。有的,雖然孩子在他們身邊,沒有成爲“留守兒童”,但還是在無形“留守”。他們下班會繼續刷視頻,玩遊戲。孩子呢?一句“有媽呢”便解決了。

表妹的兩個孩子,弟弟四歲,姐姐六歲。兩個孩子雖然在這個城市,在她身邊。但大都老人照顧,她週末和每天晚上常加班,陪孩子時間少之又少。但最近,老人帶的也力不從心了。

有一天晚上,表妹夫上夜班。表妹加班回到家裏,只見姐姐躺在牀上玩手機,爺爺奶奶卻睡着了,但不見弟弟身影。姐姐高興地說:我在櫃子裏找到一百塊錢,讓弟弟下去買餅乾了,但他怎麼還沒回來?

表妹一聽嚇壞了,那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她們住在七樓頂樓,下樓梯都要好幾層,商店超市都在門口的商業街裏。她趕緊叫醒老人,穿上鞋下樓找孩子,他們心急如焚地找了好幾圈,幸虧,孩子回來了,被一位好心的鄰居發現他獨自外出給送回來了。

還有一次,弟弟獨自在衛生間玩,誤喝兩口洗馬桶的清潔劑。爲了這些事,表妹經常與老人爭吵,責怪他們沒有帶好孩子。而從不從他們身上找問題,表妹夫依然下班後拿個手機打遊戲;表妹依然常常加班,有時週末不加班,她也要找臨時工做。

我常勸她:不要加班,多陪陪孩子。

她也常說:不加班哪有錢?

曾國潘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天平的兩端是金錢與孩子。有些人,選擇金錢。有時真不是生活地多麼困苦,多麼無奈。而真正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還有到底想不想承擔這份養育責任。

作者簡介:我是宛青揚,一枚熱愛讀書寫作,熱愛生活的85後。也是一枚兩兒母親。餘生夢想:會寫能讀,還要力做一位“還不錯”的媽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