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疊彩山

疊彩山有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峯和仙鶴峯四峯,登上主峯明月峯,感受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之美,意猶未盡,第二天一大早,再上疊彩山。

依舊從東門進山,拾級而上,過疊彩亭不進,過山門不入,取道直奔仙鶴峯。如果按北方傳統四合院的格局來看疊彩山,明月峯應屬正屋,東南的于越山如東房,西南的四望山如南房,西北的仙鶴峯如西屋,所以海拔253.6米,相對高度101米的仙鶴峯儘管是疊彩諸峯最高的,但還是把主峯的位置給了明月峯。


成不了主峯,仙鶴峯也有自己的風采。半山腰的仙鶴洞,就比明月峯的風洞大出近三倍。相傳古時有二仙鶴棲息山峯上,好事者鐫二鶴於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鶴洞"。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孫朱鎮山,在瞻鶴洞碩面壁修道,自號瞻鶴道人,改名仙鶴洞。此後,峯和洞都以仙鶴爲名,一直沿用。抗戰時期,這裏曾是廣西省電訊局駐地,成爲防禦敵機的天然防空洞。站在東口,面對明月、于越諸峯,層巒重疊,錦翠連山。進入洞中,平整光滑,儼如長形拱頂大廳,廳內石刻處處,如“仙洞雲深”、“鶴凌九霄”、“風高鶴鳴”等等,也有不少石刻不知何故見不到文字。走到洞的盡頭,西望城北,屋宇樓臺,鱗次櫛比。一洞之中,自東而西,風景由自然至古樸,再至現代,幾十米距離,恍若隔世。

仙鶴峯峯頂爲一臺地,約十餘平方。疊彩諸峯,均在腳下,一城山水,盡收眼底。烈日炎炎,無樹蔭以遮陰涼,旋即下山,尋路去往四望山。


按照路標指示,到仙鶴峯通往四望山路口,路口被封。再尋疊彩亭通往四望山路口,又被封。搜四望山簡介,知其與東南之於越山相對,以山間徑道相隔,“亂石縱橫,枕籍排突”。駐足而望,西側即四望山山壁,見有唐元晦《四望山記》刻跡及清李少蓮刻"玉疊蓬壺"4個大字,且有新刻著名作家芭盾等墨跡。


疊彩亭東側于越山,可以登攀,遂疾步而上,十數分鐘,即至山頂。山頂一亭閣,約五十平米,一女子亭間獨舞,音樂柔緩,舞姿曼妙。不去打擾,返回山下。搜于越山簡介,讀而賞之。于越山,古稱獼猴巖,因古代越人的一個分支名爲于越,此山便得“于越”之名。山頂有于越亭,亦稱越亭,原爲元晦所建,早廢,1954年在原址上重新構築,更名于越閣。宋人朱顏《訪疊彩巖登越亭詩》:“不到越亭久,榴花經幾紅。江流寒瀉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風裏,三湘夕照中。”又有介紹,1894年12月,康有爲到桂林講學期間,住在疊彩山景風閣,發現于越山下兩個巖洞。以自己的字號命名,東叫"康巖",北叫"素洞",並摩崖篆名刻。繞山去尋,無果而返。



再上疊彩山,遊仙鶴、于越二峯,觀景探古,收穫頗豐。雖無緣登四望山,無緣見"康巖"、"素洞",權留於下次,再尋機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