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为什么写游记

看完了明朝那些事,这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当年明月对明朝的事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描述了很多人物的所思所想,枯燥的历史事件顿时变得非常有趣。

最后他提到了徐霞客,让我读完后一直停留在那里,久久不能自拔。

在那年头,要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条路——考试(似乎今天也是),然而徐宏祖(徐霞客)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此外,他极其讨厌考试,长大后,让他去考科举,死都不去。该情节,放在现在,大致相当于抗拒高考。这号人,当年跟今天的下场,估计是差不多,被拉回家打一半死不活,绝无幸免。

然而,徐宏祖的父母没有打他,非但没有打他,还告诉他,你要想玩,就玩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行。这种看似惊世骇俗的思想,似乎很不合理,但对徐家人而言,很合理。

因为徐经(徐霞客的先辈)作弊,结果拉上了唐伯虎,大家一起完蛋。进士没考上,连举人都没了,所以徐经同志痛定思痛,对坑害了无数人(主要是他)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教育子孙,要与这个万恶的制度决裂,爱考不考,去他娘的。

徐霞客家还有点钱,因此他决定,索性不考了,出去旅游。刚开始,他旅游的范围,主要是江浙一带,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后来愈发勇猛,又去了雁荡山、九华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

但即使有钱,也只是相当于一个中产的水平,按今天的标准,一年去旅游一次,也就够了,但徐宏祖的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

因此,钱成了问题,不过徐霞客是这样解决的:

他不坐火车、也不坐汽车(想坐也没),少数骑马,多靠步行(骑马爬山试试)。住宿费,基本不需要,徐宏祖去的地方,当年大都没有人去,别说三星级,连孙二娘的黑店都没有,树林里、悬崖上,打个地铺,也就睡了。餐饮费,也没有,我考察过,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也没什么餐馆,每次他出发的时候,都是带着干粮,而且他很扛饿,据说能扛七八天,至于喝水,山里面,那都是矿泉水。

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从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究竟为了什么?

其实答案就在其中,因为徐霞客想这样做,也确实这样做了。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疑问,那只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干一件事情非得有个世俗的解释么?

其实并不。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徐霞客做到了,因此徐霞客是一个伟大的人。

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