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張五常談學習(九一〇)

近日看到不少微信公衆號轉張五常的一篇文章,評論大學裏的「非升即走」制度。不禁又讓我想起,當年讀張先生的《吾意獨憐才》時,看到介紹他的讀書、學習方法時,那種把大腿拍痛的感受。

簡單一句話,他認爲:

首先,要認爲大師是「對」的,然後從正面努力學習、考證大師是怎麼得出這個「對」來的。

從讀書,到工作的前很多幾年。我一直採取的是一種截然相反的學習方法。

遇到權威,首先假設他們是錯的,然後努力研究、學習想證明他們是「錯」的。

當他說出這樣做的原因後,我不由得大爲痛惜,自己過去竟然走了這麼大的彎路——實在是浪費青春和生命。原因是什麼呢?

很簡單,基於概率。大師是「對」的概率非常高。從這個角度去學,才能更好地學到他們背後的那些正確的方法、體系、知識,等等。

如果反過來。雖然偶有證明大師「錯」的成就感,但是,會錯過大量學習正確東西的時機。

自己這個壞習慣,自年少時就養成。自視聰明,最樂於挑老師的錯處。印象最深一次,是一次在物理競賽的培訓大課上,公開指出講課老師的一個錯誤,被他投訴到班主任那裏。巧在班主任也是物理老師,聽我辯解後也知道那老師講錯了,只囑咐我,這樣當着全校各班一大羣學生的面,指出老師的錯誤非常不妥。可惜我沒聽進去,還以爲得意。不知不覺這個習慣越來越頑固,「頂撞權威」變成了伴隨自己學生生涯與早期工作生涯的主旋律。

殊不知,這背後帶來的惡果,是自己越來越走在一條錯誤的「學習之道」上,難以回頭。

現如今早知道錯了,努力想改,卻常常要克服巨大的慣性,頗爲困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