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朋友圈不火了(轉)

爲什麼微信朋友圈會讓人失望?

最近有一個說法比較流行,就是對朋友圈的失望,比如無論怎麼刪除,“朋友圈裏面還是有公知和愚蠢的人,同學、朋友甚至是自己的親戚,都太讓人失望”。

如果稍加琢磨的話便會發現這種說法很可笑,因爲朋友都是自己挑的,又不是朋友圈包辦介紹強行交往的,這隻能說明兩點:一是你交友不慎,二是你對自己結交的朋友很失望。

關朋友圈什麼事啊?但不得不說,這種感受是真實的。可能有兩個原因:

互聯網上暴露的人格比現實交往中要充分很多。我曾經不止一次聽人說,同學四年不如微信羣裏聊半個小時。“不如”後面也許是驚訝,也許是“失望”。當然,失望的說法也很搞笑,你爲什麼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隨着關注的持續,你對於朋友的信息、價值觀、審美趣味越來越熟悉,基本上沒有新鮮感了,進入一種認知上的不應期,怎麼能不失望呢?

我以前曾經在一家報社工作,從我進入報社那一天起,讀者來信基本就是一個腔調:報紙越來越不好看了。從來沒有一個讀者說報紙越來越好看了,作爲一名編輯,我的心都碎了。然後,報紙的發行量一直漲,一直漲…

後來我去了一家網站,從我入職的第一天起,用戶就說:網站越來越不好看了。從來沒有一個用戶說網站內容越來越好看了,我的心又碎了。然後,網站的訪問量一直漲,一直漲…

後來我想,這些人覺得報紙或者網站內容越來越不好看,其實報紙或者網站本身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人們對報紙和網站上曾經讓人感到新奇的信息、價值觀、審美趣味,越來越習以爲常,所以失望了。

這時候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拓展新的朋友、新的世界。

可是拓展需要能力。拓展能力和需求永遠是不匹配的,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不匹配會越來越明顯。到一定階段,人就只剩下需求,沒有任何能力了,就會得更年期綜合徵。

再後來,連需求也沒有了,人就死了。所以說起失望,不如說是對自己能力與需求不匹配的失望。夜深人靜時內心真正湧起的其實就是這種失望,然後第二天起來,還是得通過對別人的失望活下去。也許用對別人的失望支持起來的優越感,纔是我們活下去的根本動力。

拓展新的、雙向度的朋友是很難的,而單向度地關注一些新的信息源倒是相對容易一些,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微博不會被朋友圈消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