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講寫作的文章,值得再讀2遍

這篇文章是寫於前年,最近我時常翻出來讀一讀。

就是覺得挺有用的,也能記得一些自己的初心。所以強烈建議你,認真和我再讀一遍

1、寫作實際上是耕耘心靈

不寫作,不知道寫作有多累。此時的我,喜歡並欣喜自己創作的每一篇文章,儘管有時候對讀者來說未必是好文章,但對我而言,是一種鼓勵。

但我知道,寫作是累的,特別是剛學寫作的時候,當你對寫作還沒有那麼瞭解,大腦裏沒有足夠的素材和知識支撐時,確實是累的。

我人生中其實出現過好幾個不想寫作的階段,印象最深的是學寫作的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時。

那時候我剛學寫作第二年,因爲寫作掙的錢遠遠超過在飯店端盤子的錢,所以拼命去寫。

因爲興奮,所以足夠熱情。隨着我對寫作的瞭解越來越深,我寫作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導致第一年下半年我就寫完了上百篇稿子。

一個人對某件事情可以執着,但不能過於執着,這會傷害極大。就像你喜歡喫某樣水果,如果你連續喫半年,你也會厭惡。

大量創作產生的問題就是,第二年開始我對寫作不但沒有了激情,還產生了反感。最慘的一段時間,我只要打開Word文件,準備敲字時就開始反嘔,已經產生了極度的排斥,不管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

但我又不想放棄這份兼職,更不想放棄這份來之不易的收入,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

在編輯部接稿子都有時限,通常是24小時之後交稿,如果我是今晚8點接到稿子,一般是後天早上交稿。

既然不想主動寫,我就被動寫。每次把寫稿的時間算好,到了不得不寫的時候,才爬到電腦桌前開始敲字。

也就是說,我接的稿子需要3小時完成,早上8點交稿,那麼晚上我就早睡,第二天早上4點多爬起來開始更文,因爲幾個小時後你就要交稿,所以你不得不去專注,用這種方式逼迫自己去完成寫作。

這是寫作初期的難,因爲當你的詞彙不夠,你對寫作的理解不夠,你大腦內的知識和素材不夠時,確實會很辛苦。但親愛的,請認真度過這段時間吧。

每一個好的寫作人,都有過這樣一個孤獨的經歷,我是從去年纔開始明白,寫作實際上並不是讓我耕耘文字,耕耘的其實是我們的性格和心靈。

一個厲害寫作人的標配,即是耐得住寂寞。也只有耐得住寂寞,你才願意去思考,去反思,去獲得睿智的種子;耐得住寂寞,纔有妙筆生花。

堅持寫作,耕耘的是性格和心靈,而真正收穫的其實是人生。


2、靈感,這是一個不喜歡採訪懶漢的客人

現在堅持寫作的人很少有全職的,大部分都是用業餘時間去創作,業餘時間畢竟不多,所以很多人寫作時,就希望能儘快寫好一篇文章。寫好一篇文章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個好素材。

沒有創作靈感,沒有素材,是寫不了文章的。奇怪的是,大多數寫作人找不到素材的時候,他會坐在那裏“憋”想法,而不是去真正“找”想法。

從2016年年底我開始在自媒體平臺上寫作,到今天爲止,我幾乎沒有爲沒有素材寫而擔憂,事實上我有無數的素材寫。

剛在平臺上寫作時,我有過一小段時間爲素材煩惱過,那時候我每天上班時間高達11個小時,沒有太多輸入的時間,又沒有太多時間思考,實在沒東西去寫。

後來我的朋友曹慧帶我去了一家書店,這個書店很奇妙的是它經常會有一些分享,在這個書店裏我聽了特別多的分享:

擺攤,人活着的另一種可能

在臺北拍過無數張照的少年

三年走過20多個國家的92姑娘

18歲就寫出《燈火夜微明》的田海遙

聽了足夠的故事,聽了無數的人生,聽了無數的想法。

擺攤,人活着的另一種可能現場照

這些,無疑讓我的腦洞大開,腦子裏裝了太多想要給讀者分享的好東西。從那時候開始,我對聽分享這件事情有癮,就好像有人喜歡聽書一樣。

靈感這件事情,並不是隨機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如果你真的花時間去找它們,一定是可以找到的,當你花時間去找素材,那你寫出來的作品,一定是通透的,是你願意一筆一劃認真敲出來的,而不是極不情願地寫出一些東西來。

寫作,可不是靠憋出來的。取材不在遠,只消在充實的人生之中。

以上兩個答案,希望能安撫你的不安。

這是我寫作的第11年,也是美好的開始,往後餘生,很開心能和寫作爲伴。但同樣也願你,如願以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