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

這兩天看完了德國電影《鋼琴家》,上午看完之後,心情一直很低落,腦海裏一直浮現鋼琴師在滿是荒涼的廢墟中逃亡的畫面。

生命在戰爭面前真的很渺小,電影裏猶太人在德國人的眼裏,命如草芥,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

是什麼可以讓人穿越生死,穿越國度,穿越仇恨,讓原本對立的兩個人惺惺相惜。

是藝術,是音樂,是對和平生活的嚮往。電影主人公席皮爾曼從開始的全家一起面對壓迫到後來一個人的顛沛流離,流離失所…

如果我是他,我應該早就放棄了,國破家亡,身邊充滿白色恐怖,死亡的氣息,看不到的未來…

本來是讓人尊敬的鋼琴師,卻被活生生地當成牲口使用,還要時不時地面對來自德國士兵的辱罵和殘殺。

是什麼支撐到了最後,是音樂,是那早已刻進骨子裏的信仰,從開始戰戰兢兢在德國軍官面前的演奏,到最後自熱而然,真情流露的彈奏,似乎把他這一路走來的苦都釋放了出來,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

那琴聲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劃破了死一般寂靜的天空,重新喚起了人們對和平對自由對希望的美好向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