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摘錄)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選擇。

或許是專業的選擇:金融或者計算機;又或許是職業的選擇:教師或者自由職業;又或許是城市的選擇:大城市或者家鄉;

這些選項各有千秋,有的客觀條件上更充裕,能被主流接受;有的主觀感受上更喜歡,能令自己快樂。

也正因爲這種客觀和主觀上的不統一,我們在做選擇時纔會感到糾結、艱難。

今天,不少省份的高考成績出爐,很多人應該會有選專業的糾結。

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對人生選擇的三點看法。

第一,不被客觀因素控制

我們時常會因爲一個“客觀理由”不斷徘徊。


“這個專業前景好、這份職業薪資高、這個城市空間大......”


這些客觀理由,給我們提供了安全感,似乎能更好地保證我們的未來。


但如果,我們把“客觀理由”當作一切選擇的判據時,就很容易被“客觀”控制。


在經濟學上,稱爲理性經濟人,即完全按照“客觀選擇”來獲取最大利益的利己者。


可是,這些“客觀選擇”給予的安全感,或許是虛幻的。


首先,誰也沒有能力完全預料未來。


十年前喫香的專業,如今可能人才飽和。


五年前高薪的行業,現在或許逐漸衰落。


甚至一年半前的疫情,對每個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如果我們按照“客觀選擇”來做判斷,相當於把未來交給動盪不安的外界。


其次,一味地按照客觀去做選擇,也剝離了人的自主性。


在客觀模型下做的選擇,只不過是我們權衡利弊得失以後,得出的最優解。


想象一個世界,大數據幫你客觀地運算了所有選擇,它能告訴你哪份職業、哪座城市,甚至是哪位對象客觀上更好。


這樣做選擇,精準且便捷,但卻讓人隱約感到不適。


不適的原因就在於,這些選擇不因“我”而選,而因“客觀理由”而選。


我們作爲人的自主性就被“客觀”徹底吞噬,很容易成爲“客觀的奴隸”。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當你選擇了客觀以後,內心會感到難過、不快樂。


第二,避免用幻想逃避現實


你也許會疑惑,既然全憑客觀來選擇不好,那我們以“快不快樂”做選擇就好了嗎?


遺憾的是,也不完全是。


有一個孩子,爸媽希望他好好唸書,但他覺得讀書不是快樂的選擇。


他想追隨自己的快樂,輟學去做一名電競選手。


爲此,他跟爸媽鬧了好長時間。


可是沒過多久,他發現,玩遊戲也不能讓他快樂了。


因爲那陣子他老是輸,他的電競之夢也因此破碎。


所以你看,以“快不快樂”作爲選擇的標準,也不是很靠譜。


快樂的感受,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打開我們的手機,大數據就會給你呈現很多這樣的快樂。


一段視頻、一件商品、一處景點,甚至是一份工作。


它爲我們灌輸了大量“快樂選擇”的模板。


假如我們不加以驗證,把未經審視的“快樂”當作路標,就很可能跌入幻想的陷阱。


第三,這是自我探索的契機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做選擇呢?


我認爲核心在於:我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選擇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時常都會有舉棋不定的時候。


但也正因如此,它反而成爲了自我探索的一個契機。


如果你尚未清楚自己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妨先去選擇自己喜歡的。


因爲只有選擇自己想要的事物,驗證和探索之路才能正式開始。


在這個過程裏,我們有可能會後悔,也有可能改變原本的想法,更有可能不如人意。

但幸好,隨着每一次的驗證和探索,我們會對“自己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更清晰的認識。

也只有一次次來自“我”的選擇,一個真正熱愛的事業才能慢慢地被編織和構建起來。

願你能做出你的選擇,願你成爲你想成爲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