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塑造人物,匠心鑄就經典

細節人物注入靈魂,匠心讓作品增添迷人韻味


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其實故事很簡單,就是在大興安嶺空投回來的四名特工執行烏特拉任務,任務的內容是接到逃出日軍集中營的王子陽,並護送他出境。

 

任務的執行卻困難重重,因爲有人叛變了,這就導致四人一空投下來就處在敵人的嚴密監控之下,任務怎麼完成?這是個問題。

 

四人若是沒有我方在特務科中潛伏人員的幫助,這個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這個潛伏在特務科的我方人員就是周乙。

 

周乙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四人中的張憲臣犧牲後,這部電影的重頭戲就是他了,一直到電影結束,這個任務是由他來指揮並幫助完成的。

 

臥底周乙,身份特殊,言行舉止都是不外露的,而不發,讓人不易察覺、不易看到他的細微的感情變化,但是我們卻對他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電影對周乙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多方面的,它不是從外表上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外表上他就和特務科的其他人一樣,經常穿着制服,導演的用心之處是通過細節來塑造人物,賦予人物以豐富的內涵和偉大的靈魂。

 

我認爲導演是從行爲、動作、言行、眼神、表情等多個方面,通過細節上的呈現來塑造人物的。我們下面一一細說。

 

1、眼神、表情的變化

 

這一點是最考驗演員的演技功底的,一個好的演員在故事中不是執行行動的行屍走肉,他要通過眼神、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人物。

 

這個人物的精神世界主要通過人物身上的這些細微變化呈現到觀衆面前,讓我們樂其所樂悲其所悲,與其一同經歷情緒的體驗。

 

在電影《懸崖之上》中,角色這方面的表現太多了。我們可以從中舉出許多例子。比如電影開始我們還不認識周乙這個人時,對他的身份自然一無所知。

 

但是我們通過他對叛徒的些微表情呈現可以判斷這個人可能不同於其他的特務對這件事置身事外。

 

當叛徒謝子榮向高科長供出四人組十八號有個祕密行動時,他的眼神看似漠不關心,實則一直一臉嚴肅地關注着謝子榮所說的一切。

 

他的表情嚴肅裏透着擔憂,他擔心謝子榮會說出什麼對高科長來說非常有價值的信息來。當謝子榮說他不知道烏特拉是什麼時,周乙的神情放鬆了(放心了)。

 

你看其他人像金志德,一副事不關己、輕鬆無慮的樣子。從周乙對謝子榮告密內容的表情細微變化,我們初步判斷他不是壞人,應是地下黨。

 

 

張憲臣被捕受盡酷刑,但是他在特務給他打迷幻藥之前,卻用回形針打開了手銬。可能很多人直迷糊:他的回形針是哪來的?

 

你若沒有注意到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也就不怪你奇怪回形針咋回事了。回形針是周乙給他的。

 

周乙跟在高科長身後進了刑訊室,高科長問金志德犯人是否有口供時,周乙像是無意地拿起桌上的一疊材料去看,這時鏡頭特寫是夾材料的回形針。

 

說明周乙的目光停留在回形針上,爲什麼會這樣?他一直在想辦法救張憲臣,但是這種辦法又必須是隱祕的,不易被人察覺的,他不能暴露自己。

 

所以他就想到了用回形針這個不起眼的東西救張憲臣。此時電影並未向觀衆亮明周乙臥底的身份。但我們通過這些細節就可判斷他的身份。

 

2、語言、行爲、動作

 

謝子榮叛變後跟高科長說,特務科有臥底,只知道是個男的。這時起高科長就開始懷疑每一個人,他憑直覺最懷疑的人是周乙,一直到電影結束周乙都是最大的懷疑對象。

 

但是高科長就奈何他不得,原因就是周乙沒有把柄落在他手裏。他讓魯明、小孟等暗中監視周乙,周乙都未如他們所願。

 

周乙和魯明去和四人組中的二組接頭,魯明用望遠鏡看到出現了兩個人,魯明說好像一男一女,是不是那個姓張的?

 

魯明明顯在給周乙挖坑,周乙若說是的,那他就和張是一夥的,那就坐實了他臥底的身份,後面也就沒戲了,但是周乙說我哪知道啊,我又沒看過照片。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卻解除了自己的危險。你看周乙面無表情,其實心裏精的很,時刻都在防備中,對周圍的環境、人、事。

 

張憲臣越獄時他把張憲臣拉入小屋,他在關門還未轉過身來,張憲臣就叫了一聲老周,他轉過身來,張憲臣把回形針交給他,他小心收起來以便過後毀掉。

 

一聲老周交代了兩人的關係,認識,而且很熟。張藝謀真不愧是國師,他精於用細節展現人物的性格、靈魂。如果你看電影不注意細節,不認真體會里面的人物語言和動作等,你真的是看了個亂。

 

惜別的表達。當張憲臣知道已逃不出去,他決定倆保一個,周乙更有活下去的價值。周乙同意了他的請求,決定繼續幫他完成烏特拉任務,交代完了,張憲臣要下車了,他一遍又一遍地問:“還有嗎?”。

 

生怕張憲臣會漏下重要的信息沒交代,也是想盡量延長和張憲臣呆在一起的時間,他眼眶裏全是淚水,惜別戰友,只能用還有嗎三個字拖延他的生命。

 

他臉上難受剋制的表情,那是對戰友遭受苦難的憐惜,但時間不容許他們囉嗦,必須儘快逃離。

 

當楚良駕車逃跑停了車時,他淡定從容地走了過去,在車周圍來回走了兩趟。這時小孟受高科長指派躲在牆角里監視着他的一舉一動。

 

他知道,所以他果斷朝車內開槍。之後楚良下車後躲在牆角,知道自己逃不了了,他把毒藥塞進口裏。

 

周乙看到後迅速跑過去,竭力想摳出楚良嘴裏的毒藥,楚良則用力拿開他的手,而他又盡力摳楚良的嘴。這個過程中他眼圈紅紅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都快哭出聲了。

 

此時兩個特務已站在他身後,努力失敗,他強忍悲痛站起來,發現身後的特務們,他裝出氣急敗壞的樣子說媽的,晚了一步。

 

這句話有雙關意思,特務們理解周乙要抓活的楚良,沒抓成很失望;我們觀衆理解,他痛惜自己沒能救活楚良。

 

但是情緒轉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當他發現身後的站着兩個特務時,他的情緒還沒有從剛纔的悲痛中緩過來,所以說話的聲音明顯情緒低落、心情極爲沮喪。

 

這一切牆角的小孟都看在眼裏,她跟高科長彙報說周乙可以排除臥底嫌疑。但是揪不出內鬼的高科長氣急敗壞還是要找他的麻煩。最後也是沒證據只得作罷。

 

張藝謀是善用細節的高手,演員對導演,就像文字之於作,文字要爲作者服務,表達作者心裏想表達的;演員要爲導演服務,表達導演心裏想表達的東西。

 

後面他準備幫王鬱楚良脫身,他讓魯明和他留下來魯明同意,讓王鬱和楚良一同進羅馬尼亞大使館,但是魯明卻毫無徵兆地偷偷坐進車裏。

 

這說明魯明本身很警惕,不信任他,高科長也明顯不信任他,因爲高科長另下了命令,讓魯明不要聽他的。他不動聲色,只好隨魯明的意思。

 

以上這些細節在推動劇情的發展中都起到關鍵的不容忽視的作用,沒有這些細節,人物就只是一句行屍走肉,沒有靈魂,人設也立不起來,後續的情節便不能繼續。

 

由此可見張導在爲他的電影作品選演員時也是慧眼獨具,他了解這些演員的演技,每個演員的特長,他都心知肚明。

 

他知道哪個演員適合演哪個角色,哪個演員的演技適合表達哪個角色的心理,這樣他才能將每個演員都恰到好處地安排到自己的電影作品裏。

 

讓他們承擔不同的職責,更好地詮釋每個角色,完成自己對作品的創意。於和偉能出演周乙這個角色,是導演對他的演技的肯定。

 

確實周乙很多戲都是通過眼神、表情等細節來完成,這些於和偉都很好地做到了,可以說他演技確實一流,實現了導演對角色的要求。

 

 

這部電影演員陣容強大,基本都是老戲骨,所以有網友說這部電影就是一羣老戲骨在飆戲,N刷不厭。

 

但我覺得其中還有些微不足,比如周乙搶救楚良失敗,站起來發現身後站着兩個特務,這時他的情緒不應仍處在悲痛失落之中,應儘快轉換爲氣急敗壞的失望,語調輕快跋扈,而不是悲傷低落。

 

畢竟他身份特殊是個高級臥底,既是高級臥底就有應付這種場合的突變能力,而不會容易受情緒左右。

 

還有當高科長把他銬在椅子上直到二十號,這時的他不應是心虛強裝的鎮定,而應是更理直氣壯般的無辜受害的表情,要強化這一點。

 

好了關於周乙這個角色,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裏,《懸崖之上》你心中的最佳角色是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